首页
> 专题专栏 > 归档专题 > 艾滋病防治(已归档) > 动态播报

男男性服务人群成艾滋病传播大隐患

来源:杭州卫生2011年第二十八期 发布日期:2011-12-31 10:47 浏览次数:

市疾控中心一项科研课题显示

  杭州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制所一项为期两年的《杭州市男男性服务人群在艾滋病/性病感染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技术报告》课题近日完成,并通过省级专家组的评审,获得较高的评价。该课题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市男男性服务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为10.4%,而高达60%的人认为自身没有感染HIV的危险,风险意识十分淡薄。

  男男性服务人群(英文缩写为MB)是指男性提供性服务以获得金钱或物质等报酬的特殊群体。国内专家估计,国内MB有38万左右。该课题组共调查了我市的259名MB,是近一年里为男性提供过商业性服务的男性。这些人中,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41岁,未婚者占94.2%。文化程度以初中(20.1%)和高中/中专(61.4%)为主,大专以上占15.1%。MB为兼职的人群职业分布广泛,以娱乐场所服务员居多,占32.0%。外省来杭人口占81.1%,其中66.8%的人在本地居住时间小于3个月,提示此类人群的流动性较大,大大增加了艾滋病在不同地区间传播的危险性。

  调查显示,这259名MB,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为10.4%,梅毒阳性率为14.3%,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8.1%,丙肝阳性率0.4%,均高于非商业性男男同性恋者。

  调查显示,最近6个月,0.4%的调查对象与男性发生商业性肛交性行为时从未使用安全套,12.75%有时使用、有时不用,而10.76%的调查对象与男性发生商业性口交性行为时从未使用安全套,32.67%有时使用、有时不用,均高于前者。调查对象中既同性又异性即双性恋的占43.2%,但在非商业异性性行为时,只有49.21%的人每次使用安全套,这个人群中的艾滋病感染者很有可能通过双性恋行为将艾滋病传播到普通人群,造成严重危害。

  调查显示,MB对艾滋病及其预防知识缺乏深入了解,甚至还存在一些错误认识。20.1%的人认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同进餐可以感染艾滋病;44.1%的人认为蚊子叮咬可能传播艾滋病;29.4%的人认为看上去健康的人不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更有甚者,高达59.7%的人认为自身没有感染HIV的危险,风险意识十分淡薄。

  专家认为,由于从事特殊的性服务使得MB群体更为隐蔽,常规的宣传与干预活动往往难以触及。本次调查发现网络、免费宣传材料、电视是他们获取艾滋病防治信息的主要途径。互联网以其隐匿、便捷、覆盖广泛成为开展健康教育的良好载体,可以将信息传达至日常难以接触的隐蔽人群。因此,在针对MB人群的宣传教育中,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此外,健康教育者应深入到MB活动场所,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促进工作,提高MB人群对自身行为危害性的认识,自觉参与免费咨询检测。

   

打印 关闭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