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让我儿子也学医!”一封感动援鄂医疗队员的武汉来信
2020年5月1日清晨,杭州市支援武汉第三批医疗队收到一封特殊来信。
写信的是队员们在武汉的老相识“徐大伯”——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E1-4病区的一位新冠患者。
医疗队微信群里,这封信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位队员,也是队员们收到的最好节日礼物。
徐大伯夫妻双双住院,
仅有一墙之隔却不能相见……
徐大伯和妻子高阿姨都是新冠患者,一起被收治在杭州医疗队主管的病区,虽仅有一墙之隔却并不能相见。
高阿姨有高血压、心脏病,住院后一直异常焦虑,甚至产生厌世情绪,常规的心理疏导及药物干预效果不佳。主管医生将此情况汇报给随队的心理专家谭忠林主任。接下来的日子里,哪怕工作繁忙,谭主任每日都会特意空出时间陪阿姨“好好聊聊”,并根据谈话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医疗队其他队员们一有空闲时间也会经常陪在她的身旁。通过通力合作,不仅病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高阿姨在生活中也变得开朗起来。
随着治疗顺利进行,徐大伯夫妻二人核酸多次复测均阴性,CT也提示肺炎明显吸收好转,均达到出院标准。
可正当二老满心欢喜准备出院之时,徐大伯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他多次解柏油样黑便,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血色素持续下降。
会不会是其他的恶性疾病?阿姨和儿子得知消息后紧张不已。原来,徐大伯在不久之前有过一次消化道出血症状,但未做胃镜检查,经过简单治疗后就没当回事。经过医疗队仔细检查,排除了痔疮出血可能,CT检查提示胃壁毛糙增厚,经过抑酸止血、禁食、输液输血等救治及心理安抚,徐大伯转危为安。高阿姨这才安心地先行出院。
今后让儿子也学医,
你们真的很崇高,让人敬佩!
虽然杭州医疗队已完成任务返回原单位,但与徐大伯夫妻的联系却从未中断。
队员们通过微信视频远程会诊,持续关注着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指导他们食疗调节养生,反复叮嘱要定期复查。尤其是徐大伯,队员们叮嘱他应在条件允许下,尽早再次进行胃镜检查。现在二老不仅回到了家,还精神矍铄、面色红润,与当初入院时判若两人。
临近五一,徐大伯决定用特殊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于是便有了开头的那封信。
信里的诗歌原是徐大伯在住院期间有感而发,跟医疗队队员借了笔芯写在报纸上的。从住院、出院到回家,他一直将它带着身边、细心保存。解除隔离见到儿子,徐大伯又叮嘱他赶紧将它制作成了电子稿。
其实,这不仅仅是徐大伯一家第一次如此感动医疗队队员们了:
黄晓庆医生至今还记得,有一天接到徐大伯儿子的信息,咨询医院能不能收快递。一番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徐大伯匆匆忙忙收拾衣物来住院之时忘了带剃须刀,已经一个月未剃胡须了。
恰巧杭州市卫健委募集的物资里有理发的“推子”,黄晓庆医生便送了一只送给徐大伯。没想到大伯将黄医生顺手写的鼓励内容裁剪了下来,并带回家珍藏。
一家人在跟医疗队队员们的对话中,说得最多的就是“谢谢”。
徐大伯的儿子说,住院期间我妈妈经常说你们医疗队医生护士对我父母关爱胜过我对他们关爱,我很吃醋,也真心感谢你们杭州的医生护士!而高阿姨说,今后我让儿子也学医,当白衣天使这职业很崇高,让人敬佩!
我们最大的快乐和成就,
都源自于患者的“圆满结局”!
一场疫情改变了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模式,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温暖处处可寻。
医疗队队员们说:“我们最大快乐就是治病救人,最大的成就就是看到病人痊愈回归正常生活。‘五一’节是劳动者的节日,在这特殊的日子收到这样一份特殊的礼物,不仅让我们感动,也更加体会到在武汉那段日子的意义,更是对杭州支援武汉医疗队全体医护人员的肯定。我们追寻医者初心,用52天的坚守和战斗,追寻医者初心,换来了千万家庭的欢愉安乐!”
白衣执甲,我逆行我无悔,这也是对所有坚守在岗位的医护人员的节日祝福,祝所有劳动者和美安康!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