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在身边】“一触即发”的痛,她已10多年没有笑过……这病为何久治不愈?
三叉神经痛是面部发作性电击样、针刺样、甚至刀割样痛,多在吃饭、刷牙、洗面、讲话时诱发,发作时疼痛剧烈难以忍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比较棘手,被誉为“天下第一痛”。
三叉神经痛相对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由于中老年人身体机能及素质不断下降,患上三叉神经痛后,其心理及身体的痛苦更加明显。
在杭州市老年病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城北院区)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俞文华看来,治疗三叉神经痛,以卡马西平为代表的止痛药片缓解疼痛在早期往往效果不错,但随着病程进展大多效果会越来越差,长期服药还会引起头晕乏力、肝、肾及造血系统等副作用。三叉神经痛单纯用止痛药物是不可能根治或治愈的,只有进行外科微创治疗才有治愈和根治可能。
“我老婆真的10多年没有笑过了”
84岁的闫奶奶(化名)在17年前就被医生诊断为三叉神经痛。她右侧脸的疼痛像突然间针刺的疼,尤其在吃饭、讲话时容易发作。闫奶奶按照当地医生医嘱按时服药,坚持了好几年,但疼痛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
为了缓解疼痛,闫奶奶吃的药越来越多,后来还分别二次赴上海、北京做了显微血管减压手术,但效果都不好。闫奶奶平时只能吃稀饭和土豆泥,她总是躺在床上叹息,“顶级专家都看不好的病,这样的日子简直生不如死!”
邻村的老乡向闫奶奶推荐了俞文华主任医师,闫奶奶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杭州市老年病医院。俞文华诊断闫奶奶为难治性顽固性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根变性、蛛网膜粘连和肉芽肿可能是疼痛反复发作主要的原因。
俞文华完善了相关检查,考虑闫奶奶高龄体弱,与家属充分沟通后,进行了经皮穿刺微球囊三叉神经半月节压迫手术。术后第二日,闫奶奶的疼痛感全无,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闫奶奶老伴激动地说,我老婆真的10多年没有笑过了。
分离卡压的神经
“闪电痛 ”一扫而去
徐先生从两年前开始,左侧面部间歇性地出现像被闪电击到那样的剧烈疼痛,这种不明缘由的疼痛,让他食不知味、夜不能寐,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他曾多次求医,但未获疗效,这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中。
痛苦不堪之际,他打听到俞文华主任医师是这方面的“行家”,便慕名前来。经过各项细致的检查后,俞文华主任医师诊断其为“左侧三叉神经痛”,建议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术中,俞文华在患者耳后颅骨上开了一个一元硬币大小的创口,在脑干(人体生命中枢)表面游离血管神经,通过显微镜准确找到压迫三叉神经的责任血管,将其与受到卡压的神经分离。血管不再压迫神经,困扰徐先生多年的“闪电痛”一扫而去。
术后徐先生激动地说:“真的太感谢你们了!如果不是你们有那么高超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我这半边脸还不晓得要痛到什么时候呢!”
得了三叉神经痛
为何久治不愈
俞文华介绍,三叉神经痛之所以久治不愈,主要是因为很多患者在治疗三叉神经痛上存在很多误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误区一:能忍就忍,能拖就拖
很多患者在患病初期,对三叉神经痛并不怎么在意,认为吃些止痛药就好了,能忍则忍,能拖就拖,不到医院进行详细的诊断和正规治疗,导致三叉神经痛越来越顽固,难以治愈。
误区二:盲目用药
部分三叉神经痛患者患病后,盲目吃药,轻信所谓的“偏方秘方”,耽误了三叉神经痛最佳的治疗时期。
误区三:过度依赖中药和针灸
针灸和中药是我们的国粹,但是在三叉神经痛治疗方面,目前效果不是很理想,所以患者要慎重选择。
误区四:对好的治疗方法缺少正确的认识
这是一个主要原因。三叉神经痛不是一般的痛,只有通过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正规的治疗,才有可能根治和治愈。
夏季如何预防
三叉神经痛
1.避免劳累
在夏季可以适当锻炼,增强免疫力,但是应避免过度劳累,以免诱发三叉神经痛。
2.饮食清淡
夏季天气炎热,可以吃一些清淡营养的食物,尽量不要抽烟喝酒,以避免血管扩张,从而压迫神经根部,导致疼痛的发作。
3.避免凉物刺激
建议夏季不要用冷水洗脸,开空调或风扇时避免直吹面部,以免诱发疼痛或着凉感冒。
4.锻炼咀嚼肌
建议吃饭细嚼慢咽,避免使用过硬刺激的食物,防止疼痛的发生。
专家介绍
俞文华,杭州市老年病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老年医学会神经医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功能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头面痛学组副组长,中国颅神经疾患诊疗协作组副组长,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常务理事。
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曾在美国耶鲁大学留学一年。
2012年荣膺神经外科医师至高荣誉----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青年医师奖(全国五名之一),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名医百强榜(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手术国内顶级医生,TOP 10 医生之一),目前为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
主攻学科: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微创治疗。研究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杭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四项。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