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题专辑 > 医卫人物风采

【专家在身边】重视定期检查,不让肿瘤“有机可趁”……

来源:健康杭州 发布日期:2020-08-21 10:23 浏览次数: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大家心目中比较凶险的恶性肿瘤,发现时多数到达了中晚期,在杭州市西溪医院外科主任潘万能看来,肝癌可防可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潘万能主任强调,肝癌诊疗特别是对疑难复杂病例的诊治,需加强重视多学科诊疗团队(MDT)的模式,肝癌治疗方法包括肝切除术、肝移植术、局部消融治疗、TACE、放射治疗、全身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肿瘤、中医药治疗……)等多种手段,首次治疗方式选择尤为重要。

抗癌路上10+年

定期检查是关键

2008年的夏天,42岁的公务员小马事业蒸蒸日上,家庭幸福美满,可是一次单位体检后,小马全家的生活都改变了。原来体检发现小马甲胎蛋白明显升高,右肝长出直径约15cm肿物 (正常右肝斜径最大不超过14cm)。小马去了多家医院,最终被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由于肿瘤几乎占满整个肝脏,小马被告知无法进行手术切除。

在多处就医无果的情况下,沮丧的小马找到了市西溪医院外科主任潘万能。潘万能仔细查看了小马的检查结果,认为小马还是可以进行手术治疗。潘万能为小马实施了肝癌右肝三叶切除术。为了预防术后肝癌复发,潘万能为小马进行了预防性介入治疗,同时给予长期乙肝抗病毒治疗,嘱咐小马每3月至6月要复查,及时进行跟踪治疗。

手术5年后的一次复查,发现小马左肝外叶(II段)有直径1.2cm的新发肝癌并出现了左下肺单发转移。因为发现及时,小马再次接受手术治疗。潘万能为他进行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原发病灶微波消融治疗及左肺转移病灶切除,术后进行了系统化疗及靶向治疗。

术后,小马每3月至6月定期检测未见肝癌复发。目前小马还在正常上班,身体状况保持良好。

重视随访复查

她及时发现早期“小”肿瘤

2020年7月,张女士血液检查时发现甲胎蛋白轻微升高,普美显MRI及超声造影发现右肝(VI段)近肝表面有直径0.8cm肝癌,大家要问为什么小肝癌能这么及时发现?

原来张女士是潘万能的老病人。13年前张女士乙型肝炎肝硬化、食道-胃底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潘万能为她做的腹腔镜断流手术。术后潘万能叮嘱张女士要规范进行乙肝抗病毒治疗及每3月一次随访复查。

在今年4月份的普通MRI检查时发现张女士右肝(VI段)有约0.5cm结节可疑,而7月份这次复查确定了肝癌的诊断。潘万能为张女士进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手术。为了在手术中准确、迅速定位肿瘤及确定肝切除范围,潘万能选择应用了荧光导航加手术中超声定位等方法使疗效最大化、手术创伤最小化。目前,张女士已康复出院。

肝癌高危人群要重视筛查

潘万能主任强调,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

(1)有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

(2)过度饮酒。

(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4)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

(5)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风险更大。

肝脏超声检查和血清甲胎蛋白(AFP)是进行肝癌早期筛查的主要手段,潘万能建议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检,有疑似诊断必须进一步检查确诊。

专家介绍

潘万能,主任医师,杭州市西溪医院大外科主任。从事外科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肝脏肿瘤的手术治疗,包括各类型肝叶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头(胰体尾部)癌根治术、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慢性胰腺炎的胰肠吻合术;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狭窄整形、胆管盆式空肠Roux-en-y吻合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胆囊癌根治术、门静脉高压症断流、分流手术。开展其他常见普外科手术,如胃肠、甲状腺、乳腺手术。开展腹腔镜手术:如腹腔镜胆囊切除、肝血管瘤切除术、肝叶切除、胆道手术、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断流术、肝癌微波/射频消融等高难度“微创外科”手术。获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发表期刊论文30余篇。

门诊时间:周二全天

打印 关闭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