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在身边】休学一年后,还要求继续休?她不肯去上学的“心病”是……
“王医生,我会永远记得您,您的那些话让我豁然开朗,从此我不再钻牛角尖。今年,我高考的成绩还不错,被我喜欢的大学录取了!感谢您在我迷失时为我指引了方向!”一位秀气的女孩,在高温天特意来到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只为了和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中心执行主任王奕權说这两句话。
和同学一言不和
她初一休学一年
“马上就要开学了,我还是不想去学校,可以继续休学吗?”王奕權意外极了,问诊竟从这样的请求开始。
坐在诊疗桌对面的是个初一女孩小玟(化名),原本这个学期她应该上初二的,但因休学了一年,她只能重新上初一。说起她休学的原因,竟是跟同学相处不好!
小玟的成绩很好,父母对她寄予很大的期望。她上的是一所需要住校的私立初中,离家比较远,这是小玫第一次体验集体生活。小玟性格内向,平时话比较少,但正处青春期的她渴望改变,尤其是接触到同寝室两个活跃的同学之后。
一次,这两个女同学因为意见不合争执起来,小玟觉得这是走近她们的一个机会,便主动上前调解。不料,小玟没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反而弄巧成拙。最终,那两个女同学很快和好如初,小玟却背上了挑拨离间的“罪名”,甚至全班同学都误会她。
受了委屈的小玟百口莫辩,她想主动融入大家却反被误解。在上课时间之外,她就一直反思,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同学们为什么要这样对自己?小玟整个人越来越没精气神,最后连学校都不想去,家长实在拿她没办法,只好办理休学手续。
本以为时间可以疗愈小玟的“心病”,但一年后小玟听说马上又得回学校,沉睡的“心魔”被再次唤醒。她觉得新同学们也会觉得她是一个糟糕的人,回学校后她依然会是一个孤独的人。为了让父母答应自己继续休学的要求,她连续2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绝食。
看着眼前这个受人际关系所困的孩子,王奕權无比心疼,他耐心跟孩子说:“内向的人也能交到朋友,好朋友其实不在多,有两三个就够了……”在跟孩子说完后,他又细心地跟家长交待回去后怎么给孩子提供帮助。
在成长中,孩子们遇到的问题不同了
“社会大环境在改变,孩子们在成长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不同了,曾经我们以看多动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为主,现在则更多要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网络过度暴露等新的情况。在疾病的前驱期就介入并干预,可以延缓和减少疾病的发生,帮助这些孩子和他们所在的家庭回归正常轨道生活。”王奕權说。
力求将青少年的“心病”
扼杀在萌芽中
杭州市七医院在2008年1月正式申报成立杭州市II类重点专科精神病学。今年5月4日,市七医院正式挂牌成立“杭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促进)中心”。
医院在浙江省内率先开设早期干预门诊,开展青少年心理教育、心理健康素养培养、认知行为治疗、ERP、正念疗法、森田治疗、rTMS、家庭治疗等治疗技术和精神疾病早期药物干预治疗。
除了做好临床工作之外,近年来,王奕權与中心的专家们逐步深入学校,通过培训帮助老师们提高专业识别的能力,及时发现、科学干预,以将小玟这样的“心病”扼杀在萌芽中。
专家介绍
王奕權,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浙江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医务科副科长,杭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中心(杭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中心)副主任,杭州市医学重点学科-精神病学后备带头人,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委会委员。主持杭州市科技局重点专科专病项目2项,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2篇),获得杭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18年,擅长青少年情绪及行为问题(如双相情感障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等)的心理早期干预和重性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情绪障碍等)的早期评估诊断及药物联合心理治疗。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二上午;周六上午(市七医院西溪谷名医门诊)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