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在身边】妈妈的“好意”,却让六岁女孩直喊胸部疼? 避免性早熟,专家的十二字秘诀要记牢
性早熟、“长太快”……生活中,我们听到关于儿童发育问题的次数越来越多。
如何帮助孩子长得好又健康?市儿童医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桑杲为家长和孩子总结了12字“健康经”——管好嘴、护好眼、睡好觉、跳好绳。
燕窝母女共享,
6岁女孩“补”出性早熟!
在门诊,桑杲经常遇到家长觉得孩子长得瘦,要补一补,有的长辈甚至每周为孩子炖鸽子、本鸡。
比如,6岁的欣欣(化名)因过敏性体质,经常发荨麻疹。妈妈觉得孩子体质弱,要好好补一补,便将自己吃的燕窝经常留一点给女儿吃。
结果两周后,欣欣老喊胸部疼,来医院被确诊为性早熟。好在服用一个多月的中药后,将这股势头“盖”了下去。
桑杲提醒,其实营养均衡的一日三餐是最好的“补药“,胡乱进补反而会拖累孩子成长的脚步。平时食物的摄入要注意多样化,比如孩子需要优质蛋白质,可以红肉类如猪肉、少量的牛羊肉,白肉类如鸭肉,另外还有鱼类、虾类等各种品类都多吃。
如果孩子确实体弱,有什么适合的食物呢?
对于一些体弱的孩子,可以适当吃点如山药、核桃仁、黑芝麻、茯苓、黑豆等,打成粉,调成糊,冲水喝,有健脾补肾的作用。
油炸食品吃多了不好,
那富含维生素的水果,
就可以想吃就吃?
喜欢吃油炸食品,鸡翅鸡腿,喜欢吃肉,不爱吃蔬菜,爱吃甜食,这几乎是很多患儿的群像。
很多家长知道油炸食品和甜食吃多不好,很觉得水果富含维生素,孩子爱吃多少就吃多少,但实则并非如此。
7岁的恬恬(化名)因性早熟已经服用了一个多月的中药,情况本已大为好转。但当暑假来复诊时,桑杲发现胸部硬块又起来了。她悄悄问孩子,医生阿姨教你管住嘴,有没有管住?说过不能吃的东西有没有吃?恬恬只好老实回答:“荔枝很好吃,就吃了一些些。”无奈,治疗周期又要延长。
“现在物流便捷,常规的苹果和梨,孩子不爱吃。而芒果、荔枝、桂圆这类特别甜的水果,个个都很爱。但从我们临床上来分析,一把荔枝三把火,阴虚火旺的孩子,不适合吃桂圆荔枝。因为肝失疏泄,肝郁化火,肝火上炎,容易引发性早熟。”桑杲提醒家长,热带地区的水果,比如凤梨、菠萝蜜,都不建议发育期的孩子多吃。
避免性早熟,
这些饮食建议请收好:
1.避免儿童摄入含有性激素类的食物或药物,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2.合理膳食,减少不必要的滋补品及快餐的摄入,动物性食品适量摄入。
3.儿童不宜药物进补,人参、蜂王浆等滋补品不宜在儿童期服用,不要过多食用反季水果。
4.临床上,不少假性性早熟的孩子是因误服了避孕药而引起的。因此一方面家里的避孕药要妥善保管,杜绝孩子误服的可能,另一方面要教育孩子不能随便乱服药。
学业再忙,
充足睡眠、适量运动不可少!
很多家长都有一个误区,在青春发育期非要如何做……
但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正常饮食、充足睡眠、适量运动,三者缺一不可。但很多家长往往只看到了第一点,而忽略了后两点。
在门诊,学龄期患儿中所占比例较多的,究其原因是父母对孩子期望太高,平时学业繁重,好不容易假期了,各类培训班依旧排得满满当当,没法喘口气。孩子就容易肝经郁滞,伤阴化火,耗伤肝肾阴血而致肝火偏旺、损伤冲任,从而导致青春期提前到来。
小学时段,一般最好9点上床,9点半入睡;进入初中,10点入睡。这样读书精力就比较饱满,不提倡让孩子为了学业熬夜。
最好每天能安排出户外运动的时间,即使是夏天,也要见见光,出出汗,对经络通畅有好处。《黄帝内经》夏天养生中说,“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进入九月,杭城天气转凉,正是户外运动的好时候。对于孩子来说,可以一天1000个跳绳,对于长高和身体机能都有好处。在此基础之上,也可以开展诸如跑步、打球等户外运动。
避免性早熟,
这些生活习惯要养好:
1.父母应当加强对儿童行为的监护,避免其接触成人化学用品,如成人化妆品,成人洗发水等。同时父母引导儿童正确行为,降低性早熟发生风险。
2.尽量减少观看情感类节目和相关小说。
3.避免长时间看电视、上网玩游戏娱乐等。
4.睡觉时避免声光刺激。
5.引导儿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休息,降低性早熟发病率。
6.儿童3岁以后开始有性别意识,应当适当保持儿童与异性的距离,例如不要带男童进入女澡堂。
如父母有性早熟经历,
应提前针对性干预!
除了12字的健康经,桑杲还建议,如果母亲初潮年龄小于13岁,父母辈有发生过性早熟的家庭,要加大子女性早熟检测力度,针对性地提前干预,以降低性早熟发生风险。
性早熟是生理性发育提前,家长也不要过度惊慌,谈“性早熟”色变。父母最好和孩子一起学习一些医学知识,解除孩子的思想顾虑,减轻思想负担,发生性早熟如女孩提前月经来潮也不必害羞和自卑。要注意家庭关系的重要性,以减少家中不和谐关系对儿童心理产生的不良影响。
专家介绍
桑杲,杭州市儿童医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导,博士。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从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浙江省国医名师等多位名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研究分会常务委员、儿科分会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保健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常务委员。
从事中医医疗工作20余年,擅长运用中医药内外结合治疗小儿性早熟,矮小症,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厌食症、慢性腹泻、遗尿等疾病。擅长改善早产儿、体弱儿体质,提高其抗病能力。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三上午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