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公告公示 > 重要公告
索引号 00248984X/2021-00056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成文日期 2021-01-18 主题分类 文化、卫生、体育 组配分类 重要公告
有效性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关于杭州卫生健康2020年度“十大有影响力事件”“十大感动人物”候选事件及人物的公示

来源: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日期:2021-01-18 10:31 浏览次数:

杭州卫生健康2020年度“十大有影响力事件”“十大感动人物”征集遴选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积极参与、踊跃申报。经过初步评选,现各推选出20个候选事件及人物进入第二轮网络投票,现将他们的事迹公示如下,如有任何异议,可致电委宣传处(0571-85062683),公示时间:2021年1月18日—2021年1月22日。

杭州市卫生健康委

2021年1月18日

候选影响力事件有哪些?

1.“智慧停车”解决就医停车难

为解决患者就医“停车难”问题,市卫健委围绕“舒心就医”推出系列举措。委属各医院结合“一院一方案”,创新停车方式,加大院内车位供给,将90%以上车位让渡给患者;积极推进城市大脑“畅行就医•停车指数”应用和“先离场后付费”、ETC智慧结算等,智慧结算率达99.28%;实施预约诊疗分时段就诊,大大缩短院内泊车时间。实施以来,市属医院3小时内泊车率提升至82%,泊位指数从2.75升至4.00,拓展周边泊车位1600余个,车辆通行效率大大提升。

2.城市大脑舒心就医助力战“疫”

杭州首创“健康码”利用“大数据+网络化”进行疫情防控,依托卫健驾驶舱开展“数字治疫”,实时动态监测发热病人数、传染病发病情况。国内率先建立签约、咨询、健康教育、慢病复诊、慢病续方服务及医保结算线上服务的“互联网签约就诊服务模式”。去年2月13日,下城区朝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开出首张“互联网”慢病处方,目前全市已有4家市属医院及13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入互联网诊疗平台,“舒心就医•最多付一次”累计服务5888.4万人次, 343家医院提供服务。红会医院撤除13台自助机,把有限空间让给患者。

3.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成功破题

2020年,市卫健委前瞻思考,积极构建具有杭州特色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以推进浙江省和杭州市民生实事项目为载体,加大托位供给,加强育儿指导,全市新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70家,托位2626个,开展进社区家长培训活动139场,超额完成既定任务目标。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不少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做法,全省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杭召开,杭州市相关经验做法向各地介绍推广,并获市委领导批示肯定。

4.医养紧密结合,老年健康服务更完善

我市在全国首创紧密医养联合体试点工作,突破原有体制限制,让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参与到医联体中。目前,已有7家市属医院、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7家医养结合机构正式签约合作。试点工作开展至今成效显著,提高了医养结合机构的老年医疗服务能力,畅通了市级医院和医养结合机构之间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人民网及省、市十余家媒体予以报道,重庆、黄山、金华、绍兴等多地先后来杭考察学习,并得到上级卫健部门表扬和肯定。

5.创新市校合作 打造医学高峰

市卫健委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市校融合的战略部署,坚持实践“打造医学高峰学科”和“支持高校建设一流附属医院”两手抓。通过浙大、杭师大等在杭高校“金名片”引进国家杰青推动我市医院打造医学高峰学科,使我市居民有更多的机会享受到国内一流的医疗服务。与西湖大学共建国家级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和P3实验室,致力于生命科学领域研究,以建设精密、高效的城市公共卫生应急防控体系,保障群众的生命健康。

6.杭州市连续两年获得健康浙江考核全省第一

健康浙江考核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健康中国和健康浙江战略,对各地党委政府推进健康浙江建设实绩的考核。自启动考核以来,杭州市已连续两年荣获全省第一,所有辖区均获优秀等次,实现了健康浙江考核优秀等次满堂红。我市以“打造健康中国示范区,让全市人民享有更健康生活”为目标,积极推进改善健康环境、优化健康服务、构建健康社会、培育健康人群、营造健康文化和发展健康产业等健康杭州建设重点任务。目前,我市人均期望寿命等主要健康指标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7.浙江省首家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六级评审

高级别电子病历系统核心功能是记录病人从诊疗到离院的整个医疗过程,要求始末闭环,并做到各环节知识库预警、医院管理评价、科教研活动的数据存储、提取、展示及信息系统安全防护等管理过程。经过医疗、护理、检验、检查、治疗、手术、输血、临床决策支持系统、360全息视图等医疗保障、信息利用、机房建设、数据质量等环节的严格审核,市一医院成为浙江省首家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六级评审的医院,标志信息化、精细化管理又踏上新台阶。

8.放射治疗中心获得IROC-H国际机构全球剂量认证

2020年,在放射治疗学学科带头人马胜林教授的带领下,杭州市肿瘤医院放疗中心收治患者达1800人次以上,开展新技术新项目5项。2019年该中心递交IROC-H国际机构全球剂量认证申请,经一系列国际理论培训,该放疗中心团队完成剂量核查和肺模体的SBRT制定、验证,并将TLD和肺模体寄送美国校验。2020年11月,顺利通过IROC认证,成为杭州市属医院及浙江省内首次通过肺癌4DRT(四维放射治疗)专项技术认证的医疗单位,极大提升了肿瘤精准放射治疗水平,为实现规范化肿瘤质控管理奠定基础,为国内外肺癌临床研究和科研合作提供了技术保障。

9.危难时刻显担当——医院全院腾空全力收治新冠肺炎患者

杭州市西溪医院作为市属唯一的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自疫情暴发以来,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预案,成立新冠肺炎领导小组,全院900余名职工取消休假返回岗位,在不到3天时间内完成全院腾空、人员和物资等各项保障要素落实。医院始终把患者生命健康摆在第一位,组建临床救治队伍,成立专家工作组和多学科会诊团队,实行“一病人一方案一团队”。全院累计收治确诊患者100余例,疑似患者1000余例,成功实现救治患者零死亡和医务人员零感染。

10.“出生一件事” 多证联办, 《出生医学证明》邮寄到家

为深入贯彻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神,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作为首批试点单位积极对接市卫健委,联合各部门推出“出生一件事” 多证联办服务。2020年疫情期间为避免《出生医学证明》签发环节人群聚集,在全面实施“出生一件事”多证联办的基础上,首次推出《出生医学证明》邮寄服务,进一步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至今,杭州市共提交“出生一件事”多证联办申请76124件,办理《出生医学证明》邮寄16996件,大大提高了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11.凝聚工作合力 把每一项民生实事办成暖心实事

省政府分别将重点人群(50-74周岁)结直肠癌免费筛查、70周岁以上老年人流感疫苗免费接种列入浙江省2020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杭州市疾控中心发动定点医疗机构及基层招募机构攻坚克难,已对近46万人进行多维度问卷风险评估和粪便潜血试验,完成重点人群结肠镜检查25590例,以128%的完成率超额圆满完成此项筛查工作。同时,杭州市疾控中心联合各区县疾控中心开展了流感疫苗接种的督导、宣贯及培训,已接种24万余人,超额完成预期接种任务,这两项由“群众提、大家定、政府办、群众评”的民生实事项目惠及千家万户。

12.推动杭州成为全国首个AED地方立法城市

在市卫健委指导下,市急救中心借鉴国外发达城市经验,结合杭州实际,创新性地起草并推动了《杭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管理办法》的立法工作。该《管理办法》于2020年11月9日由市政府发布,杭州成为全国首个以地方立法形式规范公共场所AED配置、使用的城市。受到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广泛宣传和社会各界高度肯定。该管理办法解决了AED配置使用过程中的系列法律瓶颈问题,为公共场所配置使用AED提供了法律保障。目前,全市已配置AED共约1200台,近年在杭州发生心脏骤停使用AED成功心肺脑复苏康复出院案例近30例。

13.拱墅区医养护康教结合联盟

为满足老人健康需求,拱墅区在全市率先成立医养护康教结合联盟,34家机构加盟,浙大、省市医院等6名专家入盟把脉。联盟举办“护工技能”“院感”等培训9期;义诊、会诊10余次;选派讲师赴102个社区为万名老人开展公益讲座;专家驻区安宁疗护中心带教帮扶。联盟的成立颠覆了传统医共体架构,2020年7月28日,市领导给予了“积极探索,不断完善,总结经验,打造老龄健康服务新业态”的批示肯定。

14.让医疗废物监管成为医院新时尚

2020年,西湖区医疗废物智慧监管项目,在省、市卫健委的关心下,充分运用“物联网+云端技术”,提升医疗机构对院内医疗废物处置管理的水平和效能,贯彻“机器换人”理念,将卫生监督执法通过互联网+利用视频监控、数据跟踪的技术实现精准高效执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相关工作经验在全国卫健监督信息化现场会议上做经验交流,并作为国务院办公厅浙江省“互联网+监管”试点工作进展调研会上全省指定唯一县区汇报项目。

15.萧山区中医院“重塑人生脊梁”扶贫救助行动

脊柱畸形患者俗称“驼背”,是一种高致残率的疾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近年来,萧山中医院助力精准扶贫,开展“重塑人生脊梁”和“杏林天使基金”两大公益慈善项目,用于帮助医院结对地区的贫困脊柱畸形患者。2018年至今,医院派遣专家团队远赴贵州、西藏、云南、湖北等地开展筛查活动6次,服务患者500余人次。截至目前,已有40余名患者受益,减免医疗费用达200余万元,使这些因病致贫的脊柱畸形患者重新挺直了脊梁。2020年,医院还被那曲市色尼区人民政府授予特别贡献单位奖。

16.全国首创无人机运送检验标本  黑科技赋能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2020年3月,余杭区率先在全国搭建起首个医共体无人机物流运行网络。打通“天空通道”是余杭区医共体信息一体化建设工作的重要一步。区卫健局以医共体改革为抓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深度下沉,形成居民20分钟卫生服务圈,不断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同时,加大基层服务站改扩建力度,三年累计新改建社区卫生服务站达100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去年,余杭区获评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成效明显的县(市、区),成为全市唯一获此奖励的区县。

17.富阳区打造全国“智慧医院”县级样板

2020年以来,富阳区以打造“智慧医院”为目标,将“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场所延伸,积极回应群众最为关切的看病难、看病烦问题,基本建成全省领先的便民、护理、安防三大场景数字应用“驾驶舱”,20余项就医群众高频业务实现最多3分钟一站式办理,构建了便捷、舒适、智慧、温馨的就医环境,“智慧医院”改革案例入选省委改革办“月度十大改革亮点”,获得市委书记、分管副市长批示肯定。

18.桐庐县中医院获“最佳iHEC”中心

桐庐县中医院医共体依托上海瑞金医院成立浙江首家智慧化高血压诊疗中心(iHEC)。瑞金医院专家团队定期赴iHEC指导帮扶,提升高血压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管理水平。县中医院医共体对辖区高血压患者采取“1+5+X”管理模式,即总院、5个院区和57个站点(室)。医生可监测患者上传的家庭血压,并对异常者进行电话随访。2020年,iHEC共建档患者3200余人;行动态血压检查400余人次;家庭血压上传达7500余人次,电话随访750余人次。中心被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及中国高血压联盟评为“最佳iHEC中心”。

19.关口前移,靶向发力,医共体血透室在基层开花结果

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医共体依托县域医共体建设,在威坪分院建立了杭州市首个基层医疗机构血透室。两年来,该共同体通过同质化管理以及“医联体”和“医共体”两大建设,积极推动人才、技术、设备“三下沉”,创新推出首诊护士负责制、无陪护患者代办制、便民服务温馨制、关心关爱常态制等全程、连续、便捷的服务举措,全面提升血透患者就医体验感、满意度。该血透室的建成还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每人每年可节省开支约2万元,截至2020年12月底,已完成了近4000余人次的血液透析治疗。

20.建设建德市医共体全医疗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

为推进“清廉医院”建设,补齐管理短板,针对医用耗材采购存在廉政风险,耗材质量安全管理难等问题,建德市卫健局于2020年8月起,全国首创覆盖全市各医共体的全医疗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采用医用耗材与设备维保智能化管理模式,实现对医院医用耗材的采购计划管理、订单管理、供应商管理、中心库管理、各级消耗点的管理、票据管理以及基础资料管理等功能,并与院内HIS等信息系统进行对接。目前,建德市各医共体牵头医院均已上线运行。

感动人物候选人都有谁?

1.王建敏

24.jpg

在从事基层卫生工作32年间,王建敏医生踏实做到了“社区健康守门人,群众健康贴心人”的角色,致力于基层健康事业,埋身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真情付出,赢得了病人的信任。从业30多年,在无数个刮风下雨天上门为老年人及行动不便的患者量血压、测血糖、健康宣教。她是医生,也是朋友,更像是社区老人的儿女亲人。休息时间她的诊室里不时有社区居民会来找她谈谈,有时谈的是病情,有时谈的是心情,有时谈的是家长里短……

2.方春英

25.jpg

2018年7月,方春英同志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才至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妇幼保健院开展为期一年半的医疗帮扶工作。帮扶一年半来,岑巩妇幼保健院就诊人次明显增多,产科分娩量从全县10%逐步提升到45%,为岑巩妇保院留下一支扛得住的医疗队伍。援岑时正值她儿子中考的关键时刻,而她选择离家远行。在医疗帮扶实践的道路上,她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精湛扎实的专业技术、耐心细致的服务态度,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口碑。

3.冯礼东

26.jpg

冯礼东是余杭区良渚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精防医生,他用自己的努力与付出,成为精神障碍患者的“知心人”。无论白天黑夜,只要110警情联动电话响起,他第一时间到场开展初筛;出现特殊情况,家属就会拨通他的电话。这份信任,源于冯礼东平日里细致入微的服务和始终如一的坚持。在他辖区有889名精神障碍患者,每名患者他都时刻掌握病情的发展。对冯礼东来说,最大的收获便是患者的认可,最大的愿望是患者病情好转能正常地工作与生活。

4.朱佳清

27.jpg

援鄂期间,朱佳清所在医院病区条件艰苦,救治任务重,对身体还是心理,都是巨大的挑战。在战“疫”中,作为组长的她不但带领组员们完成专科与生活护理,还承担了病房取餐、标本送检、物资领取、院感消毒等其他任务。2020年2月中旬,一名重症患者急需转院,她和队员合力冒着极高的职业暴露风险,将呼吸机、监护仪及两个55公斤的氧气瓶抬上救护车,确保病人安全转运。那刻她汗水夹杂着泪水,录下“活着真好!”的语音日记,经人民日报等媒体传播达1586万次的阅读量。

5.严涓

28.jpg

每天早上7点半,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医务部“大管家”严涓已经“逛”完了病房。这个习惯,一坚持,就是9年。她的手机永远24小时待机,即便是深夜凌晨也能第一时间接通,耐心应答,从不抱怨。耐心、细心、用心,是严涓的“职业病”。2020年初疫情暴发,医务部成为了全院医疗力量调配的枢纽,严涓扮演着中场发动机的角色。完善各类防控方案及流程,病房沟通加强院感防护,汇报全院防控情况,与其他科室协调,组织应急演练……她统筹兼顾,急事要事重点处理,大事小事皆是条理分明。

6.李志会

29.jpg

2020年2月8日晚11点,接上级指令,李志会连夜报名加入援鄂医疗队。在援鄂52天时间里,他作为杭州市第三批援鄂医疗一队队长,带领团队累计收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64人(危重症16人),全面推行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他创造了许多“第一”:第一个进隔离区接诊重症患者,第一个对科室重症患者开展第一轮呼吸道核酸标本采样,第一个开展床边重症超声工作,第一个为患者操作无创呼吸机……他贡献了新冠救治的杭州方案,助力实现“打胜仗、零感染”的援助目标。

7.余佳勉

30.jpg

余佳勉,男,中共党员,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团支部书记、第一党支部组织委员、职业卫生与放射卫生科科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筹建“职守疫线”青年突击队并任队长,冒着直面病毒泄露和污染的风险,先后驻点西溪医院支援取送病毒样本工作14天,驻点萧山机场支援T3航站楼进港航班人员检疫工作28天,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青春力量,荣获杭州市“最美90后”提名奖,所在团支部获评杭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团支部,“职守疫线”青年突击队获评杭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优秀青年突击队。

8.汪炎

31.jpg

在疫情防控关键期,汪炎持续无休分析和汇总全区数据。2020年4月22日受命支援市数据组,为抗疫决策部署、态势研判提供了数据支撑。为理顺频繁的境外接机,他制定简明流程图。2020年2月28日,汪炎参与执行辖区第一趟境外接机,他不顾寒冷,连续等待5小时成功接到入境人员,凌晨4时才完成居家隔离安顿工作。耐心周到的服务,让客人备受感动,鞠躬致谢!他穿着浑身湿透的衣服回到区指挥部,继续第二天“白+黑”的工作。

9.汪皓秋

32.jpg

汪皓秋,杭州市疾控中心卫生检验中心主任,杭州疾控援鄂突击队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他带领科室同志24小时与新冠病毒近身交锋,争分夺秒进行核酸检测,并开展病毒全基因组测序,为溯源和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他带领杭州疾控援鄂突击队驰援湖北荆门,接管沙洋县人民医院实验室,2天将积压样本全部检测完毕,并为当地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检测队伍。他用初心与担当筑起守卫杭城百姓健康的坚固防线!先后获市优秀共产党员、最美逆行者等荣誉称号。

10.张超

33.jpg

张超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主动请缨投入东部支持西部的扶贫战略,两年多内,他三入丹寨,怀揣为民情怀,积极下基层、访群众、走患者,践行医疗扶贫的初心和使命,把丹寨当成第二故乡,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2020年1月,张超已买好返程车票,打好了背包,打算春节回家与家人短暂团聚。但他不幸突发疾病,最终抢救无效去世,未能赶上这趟回家的列车。张超将生命奉献给了最挚爱的医疗扶贫事业,把炽热的光和热无私地奉献给了丹寨群众。

11.张博

34.jpg

在疫情最吃紧的时候,张博全心思扑在工作上,不放过任何一个盲点,研究透彻每一个要点,制定并不断更新防控方案。他还为全院各科室相关人员进行防控知识培训,仅发热门诊医师岗前培训就达20次以上。为了精准把握诊疗方案,他曾连续一个多月每天加班到深夜。连续作战之下,微胖的他瘦出了尖下巴,眼睛也常布满红血丝。他还爽约了孩子的生日约定,取消了筹备已久的全家游。他说:“选择成为医者,就选择了责任和担当。”

12.张瑾

35.jpg

张瑾,杭师大兼职副教授,中国营养学会会员,西湖区首席糖尿病医生,每年签约患者近两千人,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服务周到,广受赞扬。挂职湖北省椒园镇卫生院副院长,倾力创建“椒园镇慢病管理中心”,组建“杭恩在线”, 慢病管理模式在全州和湖北省推广,造福当地百姓,其事迹被新华网、中央电视台等推介。荣获2020年杭州市优秀医师、湖北省东西部扶贫协作优秀干部人才等荣誉。

13.张雅琴

36.jpg

2020年5月14日早上7:10,张雅琴同志在上班路上见到一心跳呼吸骤停老人,评估老人状态后抢救并为其人工呼吸,期间老人吐出大量呕吐物,她仍坚持抢救至救护车到达。群众拉住她,她说自己是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护士,便立即赶往医院上班,只字不提此事。事后群众赶至医院,提供现场视频,我们才知道此事。她说当时没想那么多,完全出于本能。其事迹先后被学习强国、杭州市卫健委等多家单位报道,并被评选为“杭州好人”。

14.陈金洪

37.jpg

疫情期间,陈金洪另辟蹊径,第一时间在“好大夫APP”开通免费在线诊疗服务,并号召医院党员医生加入线上义诊服务,解决病人看病问题。作为浙江中医药大学和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的兼职教授,他每年积极带教学生,倾囊传道,脚踏实地,手把手地授业,孜孜不倦地解惑。他身患肝癌,五年来先后在邵逸夫医院住院治疗11次。他坚守医者仁心,至今依然不肯脱离临床和患者。他手机上有3000多病友,每天会收到很多外地,甚至是外省的咨询电话。

15.邵跃芳

38.jpg

邵跃芳自从事基层公共卫生工作以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忘我工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连续高强度无间断工作50天。预防接种工作中,自研接种桌、自创独门减痛法。为提高辖区群众健康水平,二十二年来授课近200次,受益人群近万人次。她有敏锐的洞察力,疫情初期,预检分诊过程中发现人员陈某体温异常并拒绝转诊,为此驱车追寻、耐心劝说,同时向上级汇报协调,最终妥善化解疫情风险。

16.林乐清

39.jpg

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武汉告急,林乐清同志带领杭州首批支援医疗队大年初一驰援武汉,积极克服各种困难,尽心尽力救治患者。在汉期间,他和队员们创造了浙江省援鄂医疗队“四个最”——时间最长、工作量最大、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最多、出院人数最多。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作为省市宣讲团成员,他积极总结抗疫经验,宣讲感人经历,受到省、市领导的亲切接见。

17.庞优雅

40.jpg

那天,6岁的“小馒头”排除新冠,独自一人住进了“暖居幼儿园”。护士庞优雅,主动“请战”入驻。有人劝她:“照顾高风险的密接,太危险!”她却说“让孩子平安回家,是我的责任”。整整14天,她24小时身着防护服,像“妈妈”那样,无微不至地照顾“小馒头”的饮食作息、玩耍学习,乃至耐心哄睡、起夜盖被……这只是“暖心妈妈”庞优雅全心抗疫的一个缩影。这一年,她守过防疫卡口、采过病毒样本……书写着不平凡的抗疫史诗。

18.章秀中

41.jpg

在新冠肺炎疫情阴霾笼罩武汉的危急时刻,章秀中第一时间写下“我作为一名公民,一名护士,一名党员,理应尽责,我若不去,还有谁能去”的请战书。于阖家团圆的新年告别家人,驰援武汉,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担任护士长并连续奋战52天。在武汉,她是战疫的“先头兵”,是战友的“家长”,是患者的“家人”,最危险的工作她先上,最严格的防护她把关,最棘手的患者她照料,置生死于度外,把心交予患者与战友。

19.喻剑华

42.jpg

杭州西溪医院是杭州市新冠肺炎诊治定点医院,2020年1月21日,喻剑华得知需要人报名进入负压病房后,这位有着25年党龄的传染病专家毫不犹豫地写下了请战书,主动请缨,逆行而上。疫情之初,科室工作量很大,他凭借专业的医学知识和扎实的工作经验,在短短的两天内,把整个医疗团队带入了正轨。他每天带领团队进行查房,评估患者的病情,确定每个患者的治疗方案。作为杭州市中医专家组成员,他在国家诊治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观察,与专家组讨论制定了4个中药复方,形成了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20.潘晓琤

43.jpg

潘晓琤,杭州市儿童医院门诊部副护士长,是抗击传染病疫情的“老兵”,长期在儿童传染病护理一线工作。2020年1月,她两周没有休息,组织团队快速完成感染门诊搬迁和隔离区组建,保障发热门诊于除夕当天开诊,在医院度过了跨年夜和自己大年初一的生日。疫情期间,她带领发热门诊团队冲锋在抗疫前线,制定完善多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要求医护人员做好消毒隔离和自身防护,做好发热患儿的分诊和分流、护理,并指导家长正确应对疫情和科学喂养。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