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在身边】一不留神,腿上冒出大水泡、网状花纹……专家:这个习惯很可能你也有
“给我一个热水袋,换我一夜不挨冻。”
热水袋、暖宝宝、取暖器、电热毯……这些物品是很多朋友过冬的“必备法宝”,殊不知,有时候这些暖心的“过冬神器”,一不小心也会发脾气伤人。
腿上冒出大水泡
都是“贪暖”惹的祸
10岁的冉冉(化名)从小就怕冷,冬天睡觉时一定要抱一个热水袋。
一天早上,冉冉起床后感觉自己腿上有个地方隐隐作痛。定眼一瞧,他发现自己的小腿上不知何时冒出了一个水泡。冉冉妈妈见状,就把水泡挑破了。没想到过了两天,伤口开始红肿流脓。冉冉妈妈赶紧带着冉冉来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
接诊的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卜璋于看到冉冉腿上的伤口,立刻就做出了判断——“低温烫伤”。原来,冉冉妈妈每晚睡觉前都会给冉冉冲个热水袋。睡觉时,冉冉喜欢把热水袋夹在两腿中间,一晚上下来,就被热水袋给烫伤了。
“别看热水袋摸着感觉不太烫,烫起来可毫不留情。”卜璋于解释,冬天,皮肤对外界温度的感觉会变得迟钝,特别是在熟睡时,皮肤对外界温度的敏感性更低。此时,如果贴着热水袋的位置长时间不变,就很容易烫出水泡,形成“低温烫伤”。
卜璋于提醒,水泡千万不要弄破,水泡液是极佳的细菌培养液,破了后很容易发生感染。
暖风机对着吹
小心吹花皮肤
22岁的周小姐(化名)也是一名“低温烫伤”患者。前段时间,她无意中发现自己小腿上多出了一大块网状黑红色花纹,怎么都除不掉。到卜璋于处就诊后,王小姐被告知,这是她过于“贪暖”造成的。
原来,王小姐平时喜欢穿裙子,只要在办公室,就一直不离开“暖风机”,每天对着双腿吹。久而久之,吹出了这难看的“大理石纹”。
卜璋于解释,临床上称这种“大理石纹”为“火激性红斑”。这是由于皮肤长时间接触较高温度,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导致色素沉着而形成的。
这种斑纹一般和暖风机取暖有关,呈紫黑色,网纹状,痛感不明显,但影响美观,是一种日积月累的伤害,恢复期较长,一般半年到一年左右时间能自动修复。
热水袋、暖风机、电热毯……
小心它们“温柔的一刀”
“进入冬季以来,门诊几乎每天都会接诊几例因为贪暖而被低温烫伤的患者。”卜璋于说,“和高温烫伤不同,低温烫伤在一开始并不容易被注意到,很多患者甚至根本就想不到这是被烫伤了。但是,一旦形成伤害,就会比较深。”
卜璋于解释,我们的皮肤其实比想象的还要娇贵。只要长时间接触超过体温的物体,就有可能对皮肤产生伤害,造成表皮的水泡型烫伤。此时,如果低温热源持续作用,就会逐渐发展为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烫伤。
大家常用的热水袋、暖风机等取暖用品的温度都在50度以上,大大超过了安全温度,短时间内感觉不烫,但只要接触足够的时间,就有可能被“温柔地烫伤”。特别是热水袋,人们往往喜欢把它放在被窝里,再加上棉被的蓄热作用,最容易产生烫伤。
老人、小孩和一些疾病的患者需多留心
低温烫伤有两个基本影响因素,一个是热度,一个是时间长度。一般情况下,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会让人主动脱离热源,但是,患有某些疾病的患者痛觉往往比较迟钝,自我保护机制的反应也相对较慢。
瘫痪患者,因为不能翻身或自由活动,就不适合长时间使用电热毯、取暖器。糖尿病患者特别是末梢神经病变的患者,皮肤神经感觉迟钝麻木,也不适合用。此外,怕冷的老人和皮肤娇嫩的小孩在使用时也要特别小心。
一些简单的方法也能避免被低温烫伤。
1.冲热水袋的时候,水温不要太热,最好给热水袋穿上“外衣”,避免热力直接作用于皮肤。
2.尽量不要整夜使用取暖物品,上床后,应及时关掉电热毯等取暖物品的电源。
3.用暖风机时,避免对着吹。皮肤如果有发烫的感觉,说明距离太近,有被低温烫伤的危险。
专家介绍
卜璋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教学主任,博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杭州市“131”中青年人才,杭州市医学会鉴定专家。中华预防医学会皮肤病与性病预防与控制委员会银屑病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银屑病康复学组委员,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皮肤健康产业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委员,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皮肤病智能诊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等多项学术兼职,获浙江省优秀皮肤科医师奖等。
擅长各种性传播疾病、儿童皮肤病、痤疮和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诊治,研究方向:尖锐湿疣(HPV感染)的感染机制和干预。
门诊时间
精英门诊:周一下午
专家门诊:周三下午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