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归档专题 > 新冠疫情防控【已归档】 > 新闻发布会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六十五场)

来源:浙江发布 发布日期:2021-02-20 09:40 浏览次数:

2月19日下午,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第六十五场新闻发布会。

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先通报了最新疫情情况:2月18日,浙江无新增确诊病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例(由约旦输入),已排查密切接触者均已实施集中隔离。截至2月18日24时,浙江现有在院治疗确诊病例9例,均为境外输入;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43例,其中境外输入42例、省外输入1例。

陈广胜还就近期全省疫情防控工作情况作简要通报。

明确春节后返岗返学人员健康管理措施

随着春节假期结束,大批返乡探亲人员将陆续返岗返学。鉴于目前国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浙江经评估决定,对工作地、就学地在浙江的人员,在春节期间跨省域或省内跨设区市流动的,如没有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旅居史(直辖市为所在区),返岗返学原则上不应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也无需将14天或7天等规定时段健康监测作为返岗返学的前置条件。为防止疫情传播隐患,对春节期间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按规定需纳入“7+7”或“14+7”健康管理的返岗返学人员,继续执行必要的健康管理措施。

由于浙江相当一部分企业、学校等单位并非处于城市主城区或县城所在地,对春节后由省外返岗返学的人员(含新增来浙就业人员),各地不应以在浙江工作地或就学地是农村为由,将其视作春运期间农村地区返乡人员,要求实施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此外,对来自省外全域低风险等级地市的人员,在春运期间途经浙江农村地区进行短时间旅游或商务活动的,无需核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也不应限制其正常流动。

对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予以动态调整

基于国内疫情形势综合研判,按照常态化精密智控机制的相关规定,浙江对目前中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来浙返浙人员实行“7+7”健康管理措施。对中风险地区所涉及的来浙返浙人员,若无法提供3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包含该信息的“健康码”绿码的,应引导到综合服务点等指定场所接受核酸检测;对结果为阴性者实行相应的健康管理措施。

中高风险地区疫情风险降级后,对原已纳入管控的所在地市一般县(市、区)或乡镇(街道)来浙返浙人员,同步下调相应的健康管理措施。变更后的健康管理时间按相关人员最初纳入管控之日起计算,具体由各地结合实际执行。此外,对全域已降为低风险的北京市大兴区,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南岗区、道里区、道外区、呼兰区、利民开发区和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吉林省长春市公主岭市,以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东镇等来浙返浙人员已不再作为疫情防控重点人群。

继续拓展进口冷链食品物防工作

浙江在全国率先上线“浙冷链”系统并持续迭代升级,涵盖流入省内的进口冷链食品所涉“人、物、环境”全要素全过程信息,实现“一码统管、一链排查、一键存证”。“浙冷链”系统已纳入3.1万家企业,累计赋码627万个,近30日入浙进口冷链食品日均2273吨,均已实施闭环管理。创新“链+仓”监管模式,全省建成31个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自2020年12月以来累计入仓7.5万吨冷链食品,及时发现5起抽检核酸阳性货品,通过监管仓累计阻断332.8吨问题进口冷链食品流入省内。

当前,对企业以进口冷链食品为原料、按规范要求生产销售的产品,按国内食品纳入管理。着眼于完善“全受控、无遗漏”闭环管理,浙江规定对2020年10月22日后在国内分割包装的进口冷链畜禽肉、水产品,如未按《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标识的,需“三证一码”即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消毒证明、核酸检测证明和“浙冷链”溯源码齐全,方可在省内流通销售。加强跨省交易进口冷链食品管理,常态化开展巡查检查。结合口岸通报数据和省际卡口登记数据,督促企业对已经省外监管仓检测、消毒的货品及时上传证书并赋码,避免重复检测和消毒。

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应急准备

疫情防控需要与时间赛跑,建立协调联动、高效运转的反应机制。浙江在春运开始前就部署开展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演练。演练围绕重点人群入境排查、返乡人员健康管理及发现输入病例、本土病例和发生本地聚集性疫情等场景,注重实战要求,构建实战情节,重点检验地方和职能部门应急指挥、疫情发现、流调溯源、核酸检测、综合管控、医疗救治等能力,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发生疫情能快速精准应对。目前,全省共组织相关演练119场,其中市级13场、县级106场,为打赢冬春季疫情防控攻坚战做好应急动员。

常态化疫情防控还离不开物资准备。浙江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储产并举、分类保供”的原则,建立省级医疗应急物资实物储备库,构建省市县三级医药储备体系。建设重要医疗物资智能监测管控调度平台,对相关物资产能、产量、库存等开展动态管理。浙江要求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集中隔离场所按照30天满负荷运转的标准,储备足够的检测试剂、防护用品、消毒用品和实验室仪器设备,确保疫情防控应急医疗物资有备无患。

现场,陈广胜还就大家关心的问题作了回应。

不少春节返乡学生及家长很关心开学后的防控政策,担心寒假结束后需经14天居家健康监测才能进入学校,或者需要接受多次核酸检测。刚才的新闻发布对此明确了相关要求,能否进一步作具体介绍?

校园防疫工作比较特殊,从严管控应该说主观愿望是好的,但常态化疫情防控须讲求措施的精准性。在春节假期后,回家过年的学生将陆续返校,如何进行防疫管理呢?总体上应按照风险因素区别对待。浙江规定,对于寒假期间没有到过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人员,各地和学校对其无需核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也不得要求学生提前返回学校所在地、须经相应天数的健康监测乃至居家隔离才能返校。鉴于全国绝大多数地方都是低风险等级,也就是说,不仅对省内流动的学生,对绝大多数从省外返浙的学生,在开学报到时将免予核酸检测。

对外地返校学生不搞不必要的核酸检测或居家健康监测,绝不等于放松警惕。对春季开学后的校园疫情防控,浙江将继续落实入校测温亮码、日排查、零报告等制度,这事实上也是一种日常健康监测。同时,对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按规定需纳入“7+7”等健康管理的学生,将严格落实健康管理措施。对省外出发地为低风险等级,但所在地市(直辖市为所在区)出现中风险地区的返校学生,需核验3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但无需实施封闭性的居家健康监测。总之,对返校学生不搞“一刀切”管控,关键是根据不同人群的风险系数有的放矢。

针对一些地方和学校有可能出现管控层层加码的问题,省防控办春节前就在“浙里督”公开征集投诉举报,对发现的问题线索逐一转办核查,对性质严重的将直接督办。在省里出台相关通知后,各地着力抓好落实,通过层层传导进一步规范防疫措施,及时纠正了一些不恰当的做法。借此机会,也继续欢迎大家在“浙里督”积极反映问题,帮助我们持续改进,更妥善抓好春季开学后的校园防疫工作。

现在还是春运期间,对外地游客到乡村旅游是否应纳入农村返乡人员进行管理,各地曾有不同规定。省防控办明确,对途经农村地区短时间旅游的人员,无需核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请问怎样界定“短时间”这一概念?

对春运期间农村地区返乡人员实行健康管理,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统一要求。浙江在贯彻落实政策时,主要着眼于农村疫情防控存在较多薄弱环节,尤其是前阶段国内一些地方的聚集性疫情大多发生在农村,从外防输入的角度,对返乡人员有必要采取针对性措施。

但随着国内疫情形势趋稳向好,绝大多数地区都是低风险等级,已较长时间没有新增病例报告。按照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政策规定,低风险地区人员完全可跨省域流动,所以前来浙江旅游观光的人数应有相当规模。而浙江有许多名镇、名村,风景宜人,也有人文积淀,很适合休闲度假,往往为游客所青睐。“有朋自远方来”,且乘兴而来,我们作为东道主,应实事求是处理疫情防控与满足正常旅游需求的关系。鉴于游客线路比较特定,在某个地点一般逗留时间不长,也不与当地村民深度接触。更重要的是,能前来旅游的客人几乎都来自低风险地区,而且在景区亮码准入,加上大力倡导佩戴口罩,因此风险总体可控。根据综合评估,浙江对低风险地区途径乡村短时间旅游的人员,采取有别于农村返乡人员的管理措施。

当然,不排除有少数返乡人员钻政策空子的可能,所以对途经乡村旅游加了“短时间”的前置词。为便于基层操作,也考虑外地游客入住乡村民宿等现实需求,省防控办作出规定,对来自省外全域低风险等级地市的人员,在春运期间到浙江农村同一地点活动不超过48个小时的,一般无需核验核酸检测报告。对同一地点及活动时间的具体界定,将由各地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打印 关闭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