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不忘初心 医路有你丨如何为25岁聋哑妈妈接生?助产士想了这个办法

来源:健康杭州 发布日期:2021-05-28 09:06 浏览次数:

产房,本该充满着各种声音。笑声、哭声、喊声……都交织在这个迎接新生命的地方。然而,却有这样一个静悄悄的产房,不用语言,而用纸笔和文字表达鼓励、彰显温情。

初次分娩,无助且焦虑

近日,25岁的王女士在萧山医院足月产下一女。原本仅是一次普通的接生,却因王女士“聋哑人”的身份,显得格外艰难。

当日上午7点40分,宫口开全的王女士被送入了产房。资深助产士汤益尔得知产妇和她丈夫都是聋哑人后,不免有些担忧。

由于听不清医生和护士的声音和指示,较一般的孕产妇而言,聋哑孕产妇生宝宝在心理上会更加焦虑,尤其是顺产,更需要产妇和医务人员高度配合,否则会对产妇和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正常情况下,产房一向夹杂着孕妇阵痛所致的呼喊声和助产士的鼓励声。但由于王女士是聋哑孕妇,产房静悄悄的,这更容易令人紧张。因为不能倾听与交流,可能会增加分娩过程中的工作难度。”汤益尔坦言,尽管自己已有30多年的工龄,但工作中接触到聋哑产妇的机会并不多。

陌生的环境、紧张的情绪、沟通的障碍、剧烈的疼痛……无形中,恐惧感似枷锁笼罩着王女士。常年身处无声世界、性格内敛的她初次面对分娩带来的痛楚,显得不知所措,眼神里透露着无助。

字里行间,温暖且有效

陪伴在王女士身边的汤益尔拉起她的手,用眼神和纸笔进行特殊又温暖的“对话”,将沟通落于字里行间:“两腿分开”“双手紧握”“用力,加油!”……通过一支笔、一张纸,一问一答,此时无声胜有声。

“对话”写了满满一张

有时候来不及写,就会用手势辅助。竖大拇指表示“真棒”,握拳头表示“加油”。渐渐地,交流变得更有默契,一个手势、一个点头都能及时得到回应。

当王女士因为突然的宫缩而用力过猛时,汤益尔马上拍拍她的肩膀,做夸张的哈气动作,王女士立马领悟,赶紧跟着学。

在汤益尔等多位助产士的鼓励和帮助下,经过40分钟的努力,王女士终于顺利诞下一女,露出了轻松和感激的笑容。此时,A4纸上也已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当天下午,汤益尔特意到产科病区看望王女士和小宝宝

作为陪伴在产妇身边最亲密的“战友”,助产士不仅要进行专业的助产操作,还要为产妇提供强大的心理安慰。纸短却情长,为了迎接新生命的到来,为了保护产妇的安全,助产士们充分发扬人文关怀,用爱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