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疫情来了,因为有这个习惯,63岁杭州阿姨快把女儿逼疯了······

来源:健康杭州 发布日期:2021-08-10 09:24 浏览次数:

“我已经快要被我妈逼疯了······”近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理科门诊,来了一对母女。女儿王女士(化名)说起来就是一肚子委屈,因为要帮忙带孩子,母女两一直住在一起,但是原本挺和谐的亲子关系却随着近日国内的疫情形势变化而变得有点紧张。妈妈不出门,有严重的洗手癖

家住拱墅区的傅阿姨(化名)今年63岁。退休之前,傅阿姨做财务工作,因为每天要摸各种发票、钞票让她养成了经常洗手的习惯。退休后,她还被单位返聘干了一阵子。直到外孙女出生,为了帮女儿带孩子,才正式退休在家。但从退休后,傅阿姨就变得越来越爱洗手。

特别是新冠疫情开始后,傅阿姨的行为越来越古怪——从早到晚要洗几十次手,一双手都洗得满是裂口,还是停不下来。不仅如此,连家里人都跟着遭殃,不停地被催促洗手。要是谁从外面回来了,衣服全部都要脱下来洗掉,还要洗头洗澡,就连10岁的外孙女也不放过,弄得一家人都不敢出门。

除了家里人痛苦,傅阿姨自己也觉得很痛苦,明知有时没有必要,但是无法控制。只要家里人没有按照她的要求洗手,她就感到坐立难安,时不时发脾气。

时间一久,一家人都觉得心力交瘁。王女士觉得自己妈妈明显“不太正常”,在她的再三要求下,终于来到了市一医院心理门诊看病。

接诊的心理科副主任医师章瑜经过详细问诊,发现傅阿姨这些行为已经算是强迫症了,要通过一系列的治疗才能改善。

强迫行为不等于强迫症

章瑜解释说,很多人觉得重复做一个动作,就是强迫症。其实并非如此!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些重复行为或有既定顺序的动作,比如离开家前会反复确认门有没有锁,反复检查煤气灶有没有关,一定要先刷牙再洗脸等等。一般这种行为(次数不多)不会让人感到痛苦,不会引起严重焦虑,也不会影响正常生活。这种情况一般够不上强迫症,最多算是类强迫行为,是一种正常的表现。

但是像傅阿姨这样,严重影响生活,并且明显伴有焦虑,让她感到痛苦,明知不需要做但是无法控制,就要考虑是不是强迫症了。强迫症之所以被定义为疾病,很重要的原因是病人完全无法控制的强迫性观念和强迫性动作,出现非常痛苦的内心体验,从而严重影响工作、生活、身体健康。

章医生表示,由于类强迫行为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往往和强迫症混为一谈。临床中,很多人都误以为是“小心谨慎”或者“洁癖”没有引起重视,因此不少人都在症状严重到无法正常生活后才来就诊,这类病患经常已经有十几年病史,无形中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不过,即使是确诊了强迫症也不要紧张,可以通过心理和药物、物理治疗等手段帮助缓解。对于真正的强迫症患者,除了用药以外,自我心理调适也很重要。

如何应对疫情中的强迫反应?

01

锻炼身体

适当运动可以促进多巴胺分泌,降低焦虑水平。大家可以在安全的范围内,多做运动。

02

规律生活作息

疫情之下很多人喜欢选择宅在家里,一不小心就生活作息大乱。维持原有的生活作息,合理安排日程很重要。

03

及时关注自己的情绪

在疫情的应激状态下,我们会出现一系列的情绪反应,焦虑、恐慌、悲伤、愤怒、无助、抑郁等,如果这些情绪反复出现,就要及时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如果遇到强迫行为感到焦虑时,可以向家人和信任的朋友倾诉自己的心声,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杭州市心理热线电话

杭州市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疫情防控期间,如果您有心理方面问题需要咨询,可以拨打以下心理热线电话。


打印 关闭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