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民生信息

杭州市余杭区:着力打造“舒心育儿”新样板

来源: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日期:2022-10-24 09:36 浏览次数:

“幼有所育”一直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而从“幼有所育”迈向“幼有优育”,还面临着诸多难点和堵点。 

杭州市余杭区坚持以人民需求为导向,在政府与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推动下,不仅逐个攻克了难点和堵点,还形成了“舒心育儿”的全新样板。

“舒心育儿”样板重塑“体系结构”

“余杭区围绕‘舒心育儿’目标,依托当地的数字经济优势,深化创新驱动,着力构建了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元化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服务供给体系,助力0~3岁婴幼儿健康成长。”杭州市余杭区卫生健康局局长陆永林说,“余杭区多元化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的布局特点是‘高质共享’,目标是让辖区‘幼有优育’实现全覆盖,主要包括3个方面。

政策保障 余杭区政府分别出台《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余杭区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质量评估标准(试行)》,为托育工作高标准推进立规矩、定规则、把方向。

职责明晰 余杭区成立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卫生健康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民政、市场监管、教育等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婴幼儿照护服务健康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管理,落实保障相关工作开展。乡镇(街道)行政主管部门履行属地监管责任,确保高质量推进相关工作。

规划统筹 余杭区按照每百户不少于15平方米、最小建筑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不少于40平方米的标准,对新建居住区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进行配建,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验收,建成后无偿移交乡镇(街道)用于举办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余杭区在老旧小区改造、未来社区乡村建设及现代社区建设中,统筹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的建设改造。“我们是一家企业主办的民营幼儿园,利用企业的用房等资源,满足企业员工和附近居民的入托需求。”在余杭区仁和街道的妙乐卡凯利达幼儿园,园长方正告诉记者,工业园区比较偏远,但幼儿园借助原先用房进行改建,幼儿园每个班都配齐“两教一保”(两名专任教师和一名保育员)人员。

“余杭区托育工作的区域运作特点是‘高标托育’。”据陆永林介绍,余杭区“高标托育”的目标是让辖区“幼有优育”实现同质化,主要体现在3个“导”上。

全程引导 对于拟新建的托育机构,余杭区卫生健康局第一时间对其选址及消防备案等硬件条件进行把关,确保符合备案条件。余杭区卫生健康局与市场监管局建立信息交换机制,将新增的托育机构及时纳入管理,并引导备案。

专业指导 余杭区成立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依托余杭区妇幼保健院建设婴幼儿照护实训基地,对全区托育机构进行指导。

强化督导 余杭区建立对全区托育机构全覆盖开展安全管理自查和多部门联合督查行动机制,评估结果与机构资金补助挂钩,倒逼相关机构提供规范服务。“我们医院刚刚增挂了余杭区妇幼保健院的牌子,这样更有利于今后对辖区托幼机构和保育人员开展督导及教育培训。”9月1日,在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医院党委书记陈玉佳告诉记者,该院作为余杭区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和婴幼儿照护实训基地,充分依托医共体分院和站室,强化医共体网络内“幼有优育”管理,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

“余杭区托育工作的区域监督特点是‘数字赋能’。”据了解,余杭区“数字赋能”的目标是让辖区“幼有优育”实现“三个精准”。

精准匹配 余杭区搭建“舒心育儿”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并接入“浙里办”和健康余杭小程序,满足市民对婴幼儿照护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精准监管 余杭区将“舒心育儿”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治理端接入“浙政钉”,搭建镇街—部门—区三级协同的管理组织及质量评估体系,实现治理端部门协同管理及动态监管。

精准服务 余杭区启动托育机构质量评估和补助数字化管理,建立“镇街评估提交,部门协同审核,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对备案并规范管理的托育机构给予财政补助。

“舒心育儿”样板创新“供给体系”

“托育机构建设是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今年8月底,全区注册登记的托育机构共84家,已备案幼儿园托育部22家,共可提供托位数4996个;拥有杭州市示范型托育机构1家,每千人口拥有3岁及以下婴幼儿托位数3.81个。”余杭区卫生健康局党委委员、计生协专职副会长房一介绍,余杭区已建成公建民营普惠托育机构、社会办普惠托育机构、园区嵌入式非普惠托育机构及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等多形态的“托育圈”,形成了普惠优先、“三方供给”的多元服务供给体系。

记者采访获悉,“余杭样板”的一个核心追求是补齐“托育短板”,推进“幼有所育”,并实现“幼有优育”。在这个“跨越”过程中,余杭区创新了托育工作的“供给体系”改革,即“三方供给”。

房一告诉记者:“三方供给的基础是立足普惠供给,具体做法包括3项:一是聚集多方合力,强化普惠托育服务供给。余杭区依托仓前街道建立全区首家公建民营普惠性托育园,在葛巷未来社区建设中践行‘幼有善育’发展理念。结合余杭区瓶窑镇‘一老一小’幸福乡里共同体,探索建设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二是探索嵌入式办托。余杭区依托之江实验室开办全区首家事业单位办园区嵌入式托育机构,为园区内高端人才解决后顾之忧。三是鼓励托幼一体发展。余杭区卫生健康局与教育部门合力挖掘幼儿园办托潜力,22家幼儿园托育部通过卫生健康部门备案。目前,全区12个镇街已实现普惠托育机构或幼儿园托育部全覆盖,为婴幼儿家庭提供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方便可及的普惠托育服务。”

余杭区托育工作“三方供给”的保障是能力建设,推进社区成长驿站供给。余杭区充分盘活空间资源,依托社区(村)既有场地,建立社区婴幼儿成长驿站达35家。目前,余杭区已实现12个镇街示范型成长驿站全覆盖,免费向婴幼儿及家长开放,由社区儿保医生作为健康指导员,向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提供育儿技能指导、亲子游戏陪伴、儿童健康管理等服务,加快优质婴幼儿照护服务向基层延伸。余杭区托育工作“三方供给”的活力来源是市场托育,鼓励市场办托多元供给。余杭区卫生健康局通过对婴幼儿家长开展在线问卷调查,收集群众的相关需求情况,利用“舒心育儿平台”,生成托育服务需求热力地图,通过可视化方式助力托育机构的布局优化,引导托育机构向群众需求度高的区域合理布点。余杭区卫生健康局基层妇幼科科长王金花表示:“余杭区对通过备案的托育机构的每个实际使用托位给予每月200元或300元的补助,以此吸引更多优质托育服务机构落地余杭区,满足群众对不同类型托育服务的多元化需求。”据了解,余杭区家长只要用手机登录“浙里办”App,搜索“托育一件事”,就可以查找到附近已通过卫生健康部门备案的托育机构和成长驿站。家长通过支付宝搜索“健康余杭”,在首页点击“舒心育儿”,并点击“我要入托”,就可以申请入托,方便快捷。

“舒心育儿”样板实现“普惠共享”

“‘普惠共享’是余杭区做好幼有优育的重要举措。”记者采访获悉,根据杭州市婴幼儿照护服务的相关规定,余杭区明确了普惠性婴幼儿照顾服务机构托育服务价格(全日托,不含餐费),并降低至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以内。如2021年,余杭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7184元和48705元,城镇普惠性托育机构收费控制在每人每月3859.20元以内,乡村普惠性托育机构收费控制在每人每月2435.25元以内。在位于余杭区仁和街道的一家企业办幼儿园,记者了解到,幼儿园内设有托育部,接受2~3岁幼儿入托。幼儿园和托育部空间布局科学合理,装饰新颖,幼儿园有音体室、木工坊和玩具室等供孩子学习玩耍。托育部现有10多个幼儿,收费为每月2380元,符合余杭区对乡村普惠性托育机构的收费要求。

“有这样的成长驿站,孩子们也多了一个很好的去处。”在余杭区良渚文化村未来社区婴幼儿成长驿站,周阿姨告诉记者,她和老伴帮女儿带小外孙,每天都会带孩子到成长驿站来,一是有专业的志愿者老师带孩子开展一些有益活动,二是很多家长在一起,可以交流带娃体会。

在余杭区瓶窑镇“一老一小”幸福乡里共同体,不仅有类似的婴幼儿驿站,还有专门的托育园。该托育园由专业教育集团运营,当地有托育需求的居民既可以选择驿站,也可选择托育园。共同体对老幼开放,老人可以带孙辈把婴幼儿放驿站,也可入托育园。然后在共同体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共享幸福生活。“托育园主要为18个月至学龄前的实验室员工子女提供全日制托育服务,构筑了婴幼儿与养育者的成长共同体,为员工子女打造一个温暖明亮的家。”在余杭区之江实验室生活区职工子女托育园,园长林璐靖告诉记者,这是一家嵌入式普惠性托育机构,由单位免费提供场地,并引入第三方托育机构运行,其主要功能是解决园区职工照顾婴幼儿的后顾之忧。托育园较好地秉承了“启心溯源”“返璞归真”的教育理念,传承之江实验室科技赋能和浙大求是创新的文化基因,为员工提供个性化的婴幼儿养育照护,共同守护生命最初的1000天。

“我们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石,采用四季主题教育法,以中国二十四节气为主线,进行课程设计。同时还穿插一些社会、健康、科学类内容,引导幼儿对内容的思考与探索。”在余杭区闲林街道一家由社会力量兴办的普惠性托育园里,活动室、敞开式活动区、睡眠区、体能区、户外活动区等一应俱全,还配备了阳光厨房。该托育园能够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等服务,受到当地居民好评。据悉,2021年,该托育园被杭州市卫生健康委评选为“杭州市示范型托育机构”。

打印 关闭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