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要闻

学习二十大 医路谱新篇丨托育服务推进第4年 杭州市晒出儿童健康成绩单

来源:健康杭州 发布日期:2022-11-21 09:59 浏览次数:

杭州市对5岁以下婴幼儿的肥胖率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跟踪调查。近日,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杭州市5岁以下婴幼儿肥胖率从2019年初的2.41%降到2022年初的1.85%,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专家组认为,这与杭州市近四年来大力推进普惠托育服务和“医育结合”模式密不可分。

杭州全面推广“医育结合”模式

推动托育服务和儿童健康高质量发展

杭州市是浙江省托育事业启动最早、社区托育服务发展最完善的城市。坚持遵循婴幼儿发展规律,始终将推进婴幼儿健康成长作为托育事业发展的立足点、出发点,为此,杭州市发布《杭州市婴幼儿高危儿和营养性疾病管理方案》,明确将超重肥胖纳入市体弱儿建档范畴,建立“市-区-社区”儿童保健三级服务网络。在幼儿园和托育机构开展肥胖监测干预活动,为肥胖儿制定合理代餐、设计合理运动方案。与此同时,关口前移注重预防,将巨大儿也纳入高危儿管理方案,从出生起即建立体弱儿档案。针对学龄前儿童,儿童保健医生定期在幼托机构、婴幼儿成长驿站开展关于儿童超重、肥胖预防的健康宣教活动,培养孩子从小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截至10月底,全市累计建成各类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1045家、婴幼儿成长驿站407家。通过强化营养喂养、良好习惯、回应性照护等科学育儿指导服务,不断提升家庭育儿能力,集中力量推进儿童健康促进工作。

今年2月,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推进杭州市婴幼儿照护医育结合工作的通知》。杭州市建立医育结合工作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保健医生采取责任医师联系形式,定时、定点、定员为辖区托育机构和成长驿站开展巡回指导和服务,每2个月至少1次到现场进行儿童保健、膳食营养、疾病防控等技术指导。

2021年5月,杭州市在上城区率先试点,闸弄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海贝托育园签订“医育结合”合作协议,成立“阳光宝贝照护工作室”,为托育园提供四个“一”服务,即“一套生长发育检测”“一系列家长讲座”“一个签约家庭医生”“一套儿童健康手册”。

11月3日,九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医生来到杭州贝雅托育园开展《儿童常见病保健沙龙》活动,重点聚焦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保健。据悉,九堡社卫中心为辖区0-3岁婴幼儿定期提供健康检查、预防接种、儿童发育筛查、营养咨询、中医药保健等医疗健康服务,并为家长提供回应性照护、亲子沟通等科学指导和干预服务。久而久之,贝雅托育园出现了一位“网红喂药老师”,专为不会服药、不肯吃药的婴幼儿家庭提供远程视频指导,很快便在当地的家长圈传开了。

不仅有医生来托育园开展宣教活动,托育园老师也来到九堡中心开展亲子活动。今年5月起,九堡社卫中心在一楼大厅开辟了“医育结合 童乐九堡”快乐角,可供前来打疫苗的小朋友玩耍。辖区托育园的老师在每周三、周五都会来这儿上育儿指导公益课,目前已累计服务家长和婴幼儿500余户、1200余人次,深受婴幼儿家庭欢迎。

在开展医育结合签约服务的基础上,杭州市积极鼓励开展入户养育指导。滨江区结合新生儿家庭访视,基层儿保医生为婴幼儿家庭开展个性化、针对性的养育照护入户指导,推动儿童早期发展服务进家庭,今年已入户指导260次。西湖区三墩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外公开了一条“育儿求助”热线十分火爆。家住吉鸿家园的金女士刚生产一个多月,因喂奶时疼痛、宝宝哭闹不止而十分焦虑。拨通求助电话后,儿保医生主动上门为其检查,不仅给出了详细的养护方案并现场通乳,还为金女士做了心理疏导缓解压力。

拱墅区多部门联合做好入户养育指导

今年下半年,杭州市“医育结合”数字化平台上线,自平台运行以来,托育机构“医育结合”指导已累计835次,其中保健指导530次,专业指导134次,婴幼儿指导171次;成长驿站“医育结合”指导共计1683次,其中保健指导410次,养育照护小组活动839次,公益课堂285次,健康宣教101次,义诊48次。

以医促育、医育融合、协同推进

依托卫生健康专业优势助力儿童早期发展

近年来,杭州市、区(县)两级妇幼保健机构建立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和实训基地,统筹推进医疗保健服务、托育服务和家庭养育照护支持融合发展。

作为省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杭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中心每年为1000余名高危儿提供早期发展促进指导和干预,助力早产儿、低体重儿度过发育关,解决父母“急难愁盼”问题。“我们还开设了语言发育门诊及家庭养育门诊,帮助语言发育障碍、自闭症及养育困难的家庭尽早干预,让宝宝回归正常的成长轨迹。”儿童保健部负责人说道。

2021年2月,市妇保院职工托育中心开园,由儿童保健部为园区一日生活细节进行医育优化,从保教护理到卫生消毒进行专业的、科学的建议与指导。医院膳食营养科根据不同月龄,提供专业的营养膳食,确保幼儿在园一日的膳食营养与均衡。今年,市妇保院城西院区建成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将门诊5楼打造成了儿童保健专区,并在服务项目上进一步细分。比如开设妈咪厨房,让新手爸妈在体验中学习辅食和营养餐制作及喂养;设置了行为观察室,在任务中观察宝宝的行为表现,评估父母养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等;设有小儿推拿门诊,解决宝宝便秘、厌食、夜啼、遗尿等常见问题。

拱墅区在婴幼儿传统保健基础上,建立婴幼儿照护医疗支撑门诊新体系,开设首个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母乳喂养门诊,在全区推广婴幼儿成长干预门诊,惠及全区2.2万余名婴幼儿;与中国营养学会联手开展“好妈妈营养厨房”技能指导,围绕家庭营养需求,指导家长设计不同年龄段的早中晚三餐食谱,正确认识每个食谱及每天的各种营养素需求, 确保儿童得到科学喂养。

今年10月,富阳区妇幼保健院与考拉豪斯托育园举行医育结合签约仪式,并授牌——富阳区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医育结合”试点机构。区妇保院不仅对每一位入园前的小朋友开展入园体检、发育筛查以及运动、语言、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评估,还会在入园2个月后进行复评,与家长面对面进行婴幼儿生长发育指导。

目前,富阳考拉豪思托育园(大风车园区)的乳儿班里共收托了5个小宝宝,市民蒋女士的儿子稳稳就是其中之一,8个月大时就来这里上托班了。“原先稳稳的触觉非常敏感,比较抵触洗脸、擦香香,一碰就哭,现在稳稳在托班进行了一系列的触觉感知训练后,触觉敏感度降低了许多,愿意洗脸了。”蒋女士感谢道。“现如今有了区妇保院的专业指导,我们计划未来为1个月以上的宝宝提供托育服务,满足更多家长的照护需求。”考拉豪思托育园负责人表示。

创设婴幼儿成长驿站服务载体

“育儿参谋”走进家门口为育儿“帮帮忙”

2021年,杭州在全国首创社区婴幼儿成长驿站这一服务载体,面积分为80㎡示范型和30㎡基础型,并统一“小树苗”标识,打造15分钟婴幼儿照护服务圈,引导婴幼儿和家长在参与和体验中同学习、共成长。市民可登录“浙里办”APP搜索“托育一件事”,查找附近已备案的托育机构和成长驿站。

杭州市在拱墅区先行先试,总结提升后在全市推广,利用社区既有场地资源,通过专有或共享场地方式,建设婴幼儿成长驿站,提供育儿技能指导、亲子游戏陪伴、儿童健康管理、临时托管等服务。特别在农村社区成长驿站,养育照护小组活动和育儿公益课,成为提升留守儿童早期发展能力的有效手段。

11月4日,杭州市“育儿帮帮团”志愿者走进余杭区仓前街道葛巷社区婴幼儿成长驿站,面向10组25-36个月龄的婴幼儿家庭开展主题为“从齿开始,呵护口腔健康”的育儿指导活动。通过展示牙齿模型、卡通卡片、播放音乐等方式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在游戏中认识牙齿的基本构造和牙齿的作用,了解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活动现场,更有专业医生结合活动主题进行婴幼儿口腔的义诊。“宝宝喜欢咬东西怎么办?”“我家宝宝牙齿萌出比较晚正常吗?”仓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医生对家长提出的育儿问题作出了一一解答,对宝宝的口腔情况进行检查和初步评估,并给予了健康指导意见。

据悉,杭州市“育儿帮帮团”是由杭州市计划生育协会、杭州市妇女儿童健康服务中心牵头组建的志愿者服务队,吸纳全市基层儿保医生、托育服务资深从业人员加入。8月,百场育儿指导服务活动启动,这批为杭州宝爸宝妈精心打造的“育儿参谋”已陆续走入各区、县(市)婴幼儿成长驿站,为家庭育儿“帮帮忙”。目前已开展活动70余场,从饮食到睡眠,从语言到运动,从情绪到艺术,干货满满的育儿科普解开了家长们的困扰。

有部分场地面积充裕的成长驿站探索实施计时制临时托管、家长互助式托管服务,有效改善婴幼儿养育照护的社区支持环境。杭州先后在拱墅、临平、萧山等地试点开展临时托服务,全市已有80余家成长驿站提供免费临时托管服务。

目前,全市已建成婴幼儿成长驿站407家,成为城乡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十四五”期间,每千名3岁以下婴幼儿拥有2家成长驿站,每个街道和乡镇至少有1家示范型的婴幼儿成长驿站。今后,每个社区都能为家庭养育提供科学指导,提升家长科学育儿能力。

幼有所托,幼有善育,是共同富裕题中应有之义。聚焦普惠、优质、均衡发展,杭州市积极发挥医疗机构的专业化优势,通过管理队伍的协同,服务载体的创设,信息平台的贯通,实现专业力量的有机导入。未来,将进一步深化医育结合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居民群众提供整合型儿童医疗、儿童保健、预防接种和养育照护指导服务,社区婴幼儿成长驿站进一步发挥阵地作用,服务辐射婴幼儿家庭,加强科学育儿知识的普及,打造“浙有善育”标志性成果,努力绘就一幅“善育在杭”美好画卷。

打印 关闭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