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路边这种果子别捡!别生吃!有人一口气吃下近一斤,当晚送进ICU

来源:健康杭州 发布日期:2022-11-23 09:28 浏览次数:

杭州的秋天已渐行渐远,但在街道两侧、公园里、小区内挂满“黄金甲”的银杏树依旧美得令人如痴如醉。

伴随银杏树叶掉落的银杏果(又称白果)同样受到市民的青睐。但殊不知,白果如果食用不当,反倒会遭罪。

就在前些天,余杭区二院就有这么一位“急性白果中毒”的市民余阿姨(化名)。

一口气吃下近一斤白果

当晚被送进ICU

原来,每到这个季节,余阿姨都喜欢吃上几颗白果。恰巧这几天,她收到了自己的《健康体检报告》。结果提示,血脂偏高了。

不知从哪里听说,白果可以降血脂,余阿姨便一口气吃下近一斤的白果。当天晚上,她就出现了恶心呕吐和抽搐的情况。

这可把家人吓坏了,立即呼叫120将余阿姨送到了余杭区二院的急诊科。刚踏入急诊科,余阿姨再次出现抽搐。家人看到牙关紧闭,呼之不应的余阿姨,更揪心了。

急诊科当班医生在了解病史中,得知患者有食用大量白果的情况后,立即按照食物中毒的流程给予洗胃、补液等对症处理。

考虑到白果中毒的严重性,收治到了重症监护室(ICU病房),经过两次的“血液灌流”处理后余阿姨的病情趋于稳定,各项指标也逐渐好转,在警报解除后转到了普通病房,几日后便康复出院了。

血液灌流

把含有毒素的血液引出到灌流器,灌流器中的活性炭成分将血液中的毒素吸附后,干净的血液再流回人体血液循环的过程。

心有余悸的余阿姨懊悔地和护士说:“白果再好吃,也不敢随便去碰它了!”

ICU主任鲁海燕解释道,余阿姨食用白果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白果中所含的氰甙和4-甲氧基吡啶(MPN)等有毒物质。其一般情况下,中毒表现在1-2小时内出现,潜伏期最长16小时,早期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症状。轻度中毒1-2天内可以恢复,较重的患者继而出现发烧和神经系统症状,如烦躁不安、抽风和口唇发紫,严重可威胁生命。

欣赏秋意浓时

应如何正确尝尝白果?

白果在我国应用于药食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本草纲目》记载:白果“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咳、缩小便、止白浊,生食降痰、消毒杀虫”,说明白果具有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市民在欣赏秋意浓时,也时常会想尝尝这些白果,甚至一些人还会捡一袋回家。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正确食用白果呢?专家提醒,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01 充分加热,熟食!

其实,烹调是可以大幅度降低白果的毒性,但并不能做到完全“消毒”。新鲜的白果在食用前,应先将种皮以及毒性较大的白果芯除去,浸泡半天以上,煮熟后才可食用。平时使用微波炉或者烤箱并不能使白果完全熟透,只能达到七八分熟。所以,白果最好用来煲汤。

02 控制量,不可多吃!

市民最好购买经过加工炮制、熟透的果实,但也不宜食用过量。食用过量的白果,轻则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重则抽搐昏迷,甚至导致呼吸麻痹而死亡。因此,建议成人每日食用不宜超过15粒,儿童则应该尽量避免食用。

03 戴手套,防过敏!

新鲜的银杏果果皮中含有大量的银杏酸,有很强的致敏性,剥果皮时容易导致皮肤红肿、瘙痒引起皮疹,甚至引起刺激性和过敏性皮炎,严重时会发生过敏性休克。因此,去果皮时最好能戴上手套。

打印 关闭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