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题专辑 > 生活垃圾分类

“新风景”迎来“新点长”,助力垃圾分类“新时尚”

来源:白杨街道 发布日期:2022-06-14 15:06 浏览次数:

“我志愿成为垃圾分类宝龙点的点长,认真履行点长职责……以我的公益行动,留住杭州的蓝天白云!以我的青春志愿,守护杭州的生态文明!”

近日,白杨街道云滨社区垃圾分类宝龙点在大家的期盼中正式投入使用。浙江经贸职业学院“芥换金”社团认领了该点,和云滨社区签订了《垃圾分类共建单位协议》,正式成为“点长”。

垃圾分类宝龙点所在的宝龙城市广场综合体含公寓楼和商铺,面积大、人口密集且流动人员多。“这里每天产生的垃圾量约10吨,垃圾分类一直是工作中的痛点和难点。”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为解决此问题,社区以环境提升、生态文明、垃圾分类等重大民生为着力点,结合社区特点,同时融入杭州的文化底蕴,建立起这个美观又实用的垃圾分类房。

新建的垃圾分类房面积约80平方米,一次性可容纳50个容量120L的垃圾桶,日均可处理12吨左右的垃圾。垃圾房不仅外墙美观,内部还划分了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区、垃圾分类投放区、垃圾桶清理区,最大限度保障垃圾分类过程中的干净和整洁。“原先的垃圾分类房是用铁皮围成的,既不美观也不整洁。新垃圾房颜值高、功能强大,完全超出预想。”家住宝龙公寓小陈笑呵呵地说。

新垃圾房的“点长”具体是何“身份”?

“芥换金”社团负责人吴斌介绍,“芥换金”是浙江经贸职业学院促进垃圾分类和回收的大学生组织,常常通过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开展垃圾分类游戏、垃圾桶值守等多形式走进居民小区,助力居民垃圾分类和守护生态环境意识的提升。

“以社团的形式成为‘点长’,宣传对象也从居民拓展到了商家店铺,这对我们来说是个新的挑战。”吴斌说,“但我们有信心擦亮‘共建’品牌,让垃圾分类‘新时尚’成为宝龙的新风景。”

巡垃圾分类点、进公寓楼、“扫”商铺……吴斌带领着小队长们干劲满满地开展了第一轮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为给宝龙物业工作人员上好培训课,小队长们分两队,一队在垃圾分类点做“指导员”,一队进店铺做现场宣传指导。

这不,在志愿者的协助下,宝龙店主吴先生正把打包好的一大袋子“其他垃圾”送到垃圾房。吴先生从事餐饮行业,店内每天除了易腐垃圾外,还有不少的“其他垃圾”——塑料袋、餐巾纸、一次性杯子等。易腐垃圾有专车清理,但这些“其他垃圾”让吴店长头疼不已。像吴先生这样的餐饮店主,宝龙还有不少。营业额上去的同时,垃圾处理也成了他们的“烦恼”。

“新的垃圾分类房的落成,给‘其他垃圾’找到了‘家’,让店家们处理垃圾更便捷,速度也更快。”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店家们也纷纷对新垃圾房竖起大拇指,表示新落成的垃圾分类房建在了他们的心坎上。

打印 关闭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