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大伯惹上“蛇缠腰”!为什么治疗后依旧痛如刀割?
带状疱疹是当前季节的高发疾病,民间俗称“蛇缠腰、缠腰火丹、缠腰火龙”。
经治疗,疱疹消失后,有些患者还会长时间感觉到身上疼。78岁的王大伯(化名)就是其中一个。
疱疹已结痂脱落
却依旧疼痛如刀割
王大伯的带状疱疹治疗后,疱疹已经结痂脱落,只留有少数色素沉着红斑,但他依旧表情痛苦,神情焦虑······
原来,他时常会感受到如刀割般的疼痛。经过抗炎、营养神经等治疗后,王大伯病情有所好转。
据萧山区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李凌云介绍,王大伯的这种痛是由带状疱疹引起的神经痛,主要发生在高龄人群和免疫力低的患者。10%-15% 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60 岁以上的患者后神经痛较多。
什么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抵抗力变差时病毒被激活
带状疱疹是一种沿神经分布的感染性皮肤病,其病因是机体遭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攻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
我国目前有400万带状疱症后神经痛患者,年龄越大出现的概率越高,部分患者疼痛数年甚至10年或更长,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给工作和睡眠都会带来严重的困扰。
一般来说,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通过呼吸进入人体的血液,接着随着血液进一步传播,最终长出水痘。但并不是所有被感染的人都长水痘,有些人则会成为病毒携带者。
这些进入体内的病毒会常年潜伏于体内,当人体的抵抗力变差时,如感冒、发烧时,病毒就会被激活。激活的病毒沿着周围神经到达皮肤形成带状分布、单侧排列的红斑、水泡,并造成神经鞘的损伤产生疼痛,这就形成了带状疱疹。当发病超过一个月,皮损完全消退仍有疼痛,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疼痛可轻可重,性质多样
疱疹病毒可能还有“认时性”
患者一般会感受到皮肤的疼痛,疼痛可轻可重,性质可为刺痛、疼痛、痒痛等多样,例如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或撕裂样。
疼痛的部位不固定,表现为跳动、阵发性疼痛,部分疼痛随时间逐渐改善,通常会在数周到数月内消失。30%-50%的患者疼痛会持续1年以上,部分可以长达 10 年或以上。
有些患者的疱疹病毒有“认时性”,疼痛会在夜间12点至凌晨3点加剧,可以明显扰乱患者的睡眠、情绪,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严重的可引起焦虑或抑郁。
不要盲目相信民间偏方
尽早治疗和有效预防很重要
患者如果被确诊为患有带状疱疹,应尽快到医院皮肤科或神经科就诊,及时接受合理的治疗。在带状疱疹出现72小时内开始抗病毒治疗最有效。尽早抗病毒治疗可以减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率,不要盲目相信民间偏方,延误治疗。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一般分三种。
一是口服布洛芬、加巴喷丁、卡马西平口服类药物,起到止痛的作用。
二是采用针灸、理疗等中医的方法。
三是对神经的阻滞治疗,通过微创的手术阻断神经在局部的传播,达到止痛的效果。
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主要是预防带状疱疹的发生。
一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在机体免疫力下降的情况下,病毒容易在体内复制,并出现带状疱疹的症状。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的免疫力会下降,发生带状疱疹的概率也越大。所以提高免疫力是预防的主要措施。
二是接种带状疱疹疫苗。疾控专家建议,50岁以上的成年人应当接种带状疱疹疫苗,该疫苗可降低患带状疱疹50%的风险,也能降低2/3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几率。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