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医师节丨杭州“门巴”在羌塘高原书写青春担当
深深汉藏情,悠悠帮扶路。在西藏羌塘高原,还有踔厉奋进的杭州“门巴”。今天是第五个中国医师节,让我们向远在羌塘高原书写青春担当的杭州“门巴”道一句“节日快乐”!
无缝衔接,第一时间投入工作
杭州市第十批援藏医疗队员李洋、赵春波、宣蓉、王青伟和于嘉敏等5人于7月下旬远赴3700多公里外的西藏那曲色尼区卫生健康委、色尼区人民医院,开始一年半至三年时间的医疗帮扶工作。
那曲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平均海拔4500米,高寒缺氧,气候干燥。初到那曲,队员们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如胸闷气促、头痛头晕、腹胀恶心、心悸失眠等。但他们仍以最短的时间来熟悉流程、适应环境,克服高原反应和身体不适,马不停蹄地投入工作。
在当地同行的带领和协助下,他们第一时间融入到色尼区人民医院的各项工作,积极协助当地医生提高门诊和住院患者的诊治能力,宣传强化无菌观念,规范操作流程,深入讨论科研课题。
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赵春波指导开展门诊诊疗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中任医师宣蓉为藏族同胞测量血压
萧山区中医院急诊及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王青伟为藏族同胞听诊查体
临安区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于嘉敏在色尼区人民医院开展院感培训
进藏工作不到1个月,杭州援藏医疗队就指导收治细菌性肺炎、急性心力衰竭等住院患者8人,这些患者经过悉心治疗护理,均已顺利出院。这也成为色尼区人民医院时隔三个月来第一批收治的住院患者。
02
接续奋斗,第一时间深化帮扶
在开展日常诊疗工作的同时,他们拿稳援藏接力棒,持续深化“抬头挺胸 重塑脊梁”等援藏品牌项目,组织力量开展需求调研,围绕高原群众急难求盼的脊柱畸形、骨质疏松、肝病、妇幼保健、急救重症等领域,按照“色尼所需、杭州所能”的原则,研究提出可操作、可落地、可见效的帮扶举措,进一步深化合作帮扶成效。
参加“抬头挺胸 重塑脊梁”项目的术后患者为杭州援藏工作组赠送感谢锦旗
03
挺身而出,第一时间投身抗疫
8月7日开始,西藏新冠肺炎疫情呈多点暴发态势,打破了当地920多天的平静。7、8月正值西藏旅游旺季,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齐聚雪域高原,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杭州市第十批援藏医疗队顶着高反、扛着疲劳,第一时间投身到全区的抗疫工作中,组织当地医护人员开展院感防控知识宣讲,进行疫情防控现场突发疾病救治、防护用品规范使用等培训。
当地疫情形势严峻后,队员们佩戴N95口罩,克服呼吸困难,深入9个基层站点支援当地开展核酸采样工作,累计采样8000余人次。
身体是疲劳的,但精神是富足的。在与藏族群众和医护同仁们的交流中,援藏医疗队员们学到了一个新名词——门巴(藏语为医生),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呼他们是“杭州门巴”!
“医”心向党,“红”心援藏!
今天,一起来认识
在雪域高原辛勤工作的
杭州“门巴”!
第十批杭州援藏医疗队
李洋(杭州市富阳区卫生健康局办公室主任),现任那曲市色尼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
“门巴”寄语:离开手术台,走上行政岗位,现在又来到了雪域高原。在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城市开展防疫工作、贡献卫健力量,是一种无比幸福的体验。希望西藏疫情在杭州“门巴”们的助力下尽早“静”下来。色尼加油!那曲加油!西藏必胜!
赵春波(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现任色尼区人民医院副院长
“门巴”寄语:恰逢中国医师节,身处西藏那曲,海拔高、境界更高,缺氧不缺精神,工作能胜任,生活有希望!
宣蓉(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现任色尼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门巴”寄语:远离城市的喧嚣,来到离太阳更近的地方,感受生命的炽热。高寒缺氧低海拔,坦然视之,只为那洁白的哈达和对那曲卫生事业的牵挂。那曲抗疫,我们绝不缺席!
王青伟(萧山区中医院急诊及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现任色尼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
“门巴”寄语:援藏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责任。那曲壮丽的风景,藏族同胞真挚的笑容缓解了我的高反,也让我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与工作。
西藏的新冠肺炎疫情来得很突然,但我何其有幸可以参与这场抗疫。我相信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艰苦奋战,胜利的曙光即将来临。加油!
于嘉敏(临安区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现任色尼区人民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
“门巴”寄语:生逢盛世,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与势;万里路遥,这是赋予我们的担与责。疾病无涯而吾生有涯,出于对祖国的热爱,吾辈当毅然前往。高原气候多变,我们亲身体验了医疗条件的艰难,又恰逢新冠肆虐,定然不负使命完成任务!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