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泳池中的“蒙面刺客”——腺病毒
高温天里
不少家长都会选择
带孩子去泳池里畅游一番
既清凉消暑,还锻炼身体
值得注意的是
要小心泳池里的
“蒙面刺客”——腺病毒
01、什么是腺病毒?
腺病毒是一种直径为60~90纳米的无包膜颗粒,由252个壳粒组成呈20面体排列构成,属于双链DNA病毒。
人类腺病毒分为A~G共7组,42个血清型,多数可以引起人类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及眼部感染等。
02、腺病毒如何传播?
呼吸道飞沫传播是腺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其次还包括接触传播、粪口途径传播。
若腺病毒污染泳池,还可通过接触或吞入被污染的水传播,引发咽结膜热、“泳池热”或“红眼病”。
03、感染腺病毒有啥症状?
腺病毒可引起呼吸道、胃肠道、尿道、膀胱、眼、肝脏等器官系统感染,人群普遍易感。
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鼻塞、咽痛、结膜炎、腹痛、腹泻等症状。泌尿系统感染者可出现血尿、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
腺病毒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多为对症治疗。出现上述症状应尽早就医,轻症患者一周左右即可自愈,切忌滥用药物。
04、如何避免腺病毒的感染?
气温较高的情况下,泳池的湿润环境极易引起病菌繁殖,因此夏季游泳应做到以下几点:
查看泳池有无卫生许可证、水质公示等材料。
游泳前后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清洗身体,并且认真清洗会阴部。
游泳前,检查身体是否有伤口,避免在有伤口的情况下游泳。
出现发热、咽痛、咳嗽、腹泻等症状时,切记不要进入公共泳池游泳。
游泳时穿戴泳镜、泳帽,避免眼部接触池水。
游泳时尽量不要吞咽池水。
另外,游泳池的管理运营人员,需要在孩子们进入游泳池前,仔细检查是否有人出现结膜炎症状。
同时,还需要确保游泳池内的消毒剂浓度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