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科普

秋分至,天渐凉!秋冻要适度,养生有妙方

来源:健康杭州 发布日期:2022-09-23 09:41 浏览次数: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9月23日,带着阵阵凉意,杭州进入了秋季的第四个节气——秋分。

秋分时节,天气晴朗而降,地气清爽而升,秋高气爽,昼夜平均,阳气从一种“长”的状态,转为天地“收”的格局。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

01“春捂秋冻”要适度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秋天有“薄衣御寒”的养生之道。只是秋冻也有讲究,体质虚弱者和老人儿童不适宜“秋冻”。

对普通人来说,有三处不能冻:

头部受寒会致体内阳气散失,引起头痛等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易感风寒人群尤其要注意,外出最好戴一顶薄帽。

腰部着凉,容易导致寒邪侵犯腰腹部,导致腰腹部的疼痛。

脚汇集了全身诸多经脉,脚冷则冷全身。

02 运动注意要“三防”

秋天是运动的大好时机,却也要注意“三防”:

一防受凉感冒:运动时不宜穿着过多。出汗时不要马上脱衣,以免晾汗,引起风寒。

二防运动损伤:秋分之后温度下降,肌肉伸展度明显下降,关节生理活动度减小,极易造成运动损伤,因此每次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三防运动过度:秋分时节,人体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运动也要遵循这一原则,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免出汗过多,阳气损耗。这里推荐一项适宜的运动——登山。

03 温润饮食护脾胃

由于天气转凉,人的食欲旺盛,胃和十二指肠的负担增加,容易导致胃病发生。注意一日三餐按时定量,少吃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忌暴饮暴食。平时注意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多吃一些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白萝卜、胡萝卜等。饮食注意清淡,少油、少盐、少糖。

推荐一款秋分时期的养生餐

花生鱼头汤

原料:大鱼头1个,花生仁100克,腐竹1条,红枣10个,生姜2片。

做法:花生仁洗净,清水浸泡半小时;腐竹洗净、浸软,切小段;红枣(去核)洗净;鱼头洗净,斩开两边,下油起锅略煎;把花生、红枣、姜片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1小时,放入鱼头、腐竹再煲1小时,调味食用。

功效:益气养血,清补脾胃。

04 预防秋燥补肺气

秋分的“燥”是凉燥,秋天是肺容易出问题的季节。建议常补水,多喝粥,也可以选用一些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秋梨、柿子等。

换季时很容易出现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这是肺气不足的表现。肺气不足需要补气,补气非常有讲究。老百姓常用的黄芪、党参等中药,虽是补气佳品,但偏温偏燥,不太适合秋季食用。可以选用太子参、西洋参等补气而不燥之品,同时搭配一些补中益气的食材,如鸡肉、猪肚、鳝鱼、鲫鱼等,也可将雪梨、沙参、麦冬等融入日常饮食中。

养生穴位——太渊穴

太渊穴位于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的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是手太阴肺经的原穴,为肺经原气流注之处。平时可用按法、揉法等点按此穴,可治疗咳嗽、咯血、气急喘满等诸多肺系疾病,亦能滋养肺阴,更是中医诊脉的关键位置。

05早睡早起重保养

秋季天气变凉,阳消阴长,此时应该注意调整睡眠时间,使睡眠充足,以清肺气,舒阳气。

成年人最佳的睡觉时间,是晚上十点,早上五六点钟起床。三点至五点是肺经旺的时间,这时候起床,一天都能精神百倍。但是,心脏病患者不宜早起。

06心胸豁达防秋悲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万物凋零,容易使人产生沧桑之感,心情低落,甚至会导致秋季抑郁症。

多参加户外运动,多晒太阳,与三五好友小聚、聊天、郊游、品茶。生活中,尽可能地增加欢声笑语,使秋愁在愉悦中悄然远去。

打印 关闭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