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归档专题 > 科学接种疫苗【已归档】 > 要闻与科普 > 要闻

中国疫苗如何实现创新发展?

来源:中国生物 发布日期:2022-09-07 15:38 浏览次数:

近日,作为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北京国际医学论坛之一,第三届全球健康北京论坛在北京首钢园举行。国药集团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中国生物董事长、国家联合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杨晓明研究员以《中国疫苗创新发展和未来趋势》为题作主旨报告。中国生物首席科学家、副总裁张云涛研究员参与“疫苗服务人类健康”圆桌论坛,并作《中国生物“可诊、可治、可防”科研成果》发布。北京预防医学会会长邓瑛主持论坛开幕式。

杨晓明从全球疫苗研发、中国疫苗研究创新、新冠疫苗应急研发、疫苗产业展望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报告。他指出,中国疫苗技术创新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突破,品种从无到多,从弱到强;从自产自用到国外引进,再到自主创新,实现了从疫苗大国向疫苗强国转变,特别是新冠疫苗的快速研发,成为疫苗发展的重大转折点。他强调,在国际化进程中,中国疫苗应该在法规、技术、产品、体系等方面全方位向国际对标,重点夯实传染病应急研发体系,构建中国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完善新发突发传染病疫苗快速产业化体系等,加大投入研发创新技术和新产品,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在“疫苗服务人类健康”圆桌论坛上,张云涛表示,疫苗是人类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科技进步对疫苗的研发、创新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正在迎来最好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圆桌论坛由北京预防医学会会长邓瑛主持,暨南大学疫苗产业研究院、疾病预防控制研究院院长梁晓峰主任医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主任医师,健康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邓海华,缅甸联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Zin Mar Htwe(杜欣玛泰)等共同参与讨论。

论坛上,中国生物发布了“可诊、可治、可防”最新科研成果,其中包括2款诊断产品(宫安丽、24项呼吸道检测试剂)、4款血液制品(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皮下注射人免疫球蛋白、重组人凝血Ⅷ因子和重组人凝血Ⅶ因子);7款疫苗(三价轮状、六价轮状、四价流感儿童型、细胞基质流感疫苗、11价HPV、13价肺炎结合疫苗、四价流脑结合疫苗);另有6款新冠疫苗(2款灭活、1款重组和1款mRNA疫苗)和抗体制剂(F61注射剂和喷雾剂),彰显了中国生物的科研实力以及护佑人民生命健康的美好愿景。

论坛由北京预防医学会和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十余位国内外著名病原学、免疫学、流行病学、公共卫生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主旨报告及专题讨论。来自北京市疾控系统、医疗系统、在京公共卫生学院、健康产业等单位的专家和专业人员120余人现场参会,多平台同步进行线上直播。

打印 关闭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