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怎么看?认准“三兄弟”,干货来了
在任何时候,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从被动看病到主动检查,从消极治病到积极防病,健康体检的意义越来越突显。为提高市民健康素养,加强健康管理,“健康杭州”开设“健康体检 呵护你我”专栏,对体检遇到的健康问题进行解读,帮助大家答疑解惑!
血常规检测是最基础的体检手段,拿到血常规化验单后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上上下下的箭头经常会一头雾水:这些数字与符号预示着什么病呢?今天,一文帮助大家,快速解读血常规报告,血常规报告单内容一般可以从三个部分去看,也就是常说的血常规“三兄弟”,其中大哥是白细胞,二哥是红细胞,三弟是血小板。
白细胞
分辨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常用指标
白细胞中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升高(超过参考范围)多提示为细菌感染。
淋巴细胞升高(超过参考范围)常提示为病毒感染。需要注意的是,儿童出生后第7天至6岁期间淋巴细胞比例超正常范围属正常的生理现象,家长们不用过于紧张。
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升高(超过参考范围)常提示过敏反应或者寄生虫感染。
【注意】:白细胞增高是人体对细菌侵犯的一种反应,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被察觉。
所以,患者在刚发热或感觉不适便立即进行血常规检测,此时的检测结果可能并不准确,建议在24小时后再进行血常规检查,真正确定病毒还是细菌感染。
红细胞
反应供养状态
红细胞这一大类里,最主要看的就是血红蛋白的数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血色素”。
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就说明我们机体处于一个贫血的状态。
根据贫血的程度将贫血分为四个程度:
贫血
轻度贫血:血红蛋白浓度在90%~120%。
中度贫血:血红蛋白浓度在60%~90%。
重度贫血:血红蛋白浓度在30%~60%。
极重度贫血:血红蛋白浓度小于30%。
【注意】:贫血只是一个症状,是不同疾病的表现之一,对于贫血患者需要进一步完善检查,寻找贫血的病因。
血小板
止血的主力军
血小板主要负责止血凝血。血小板的量过低,可能就会经常出现皮下出血,皮肤出血点或瘀斑等,或是一个小伤口就会导致流血不止。
血小板减少: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性损伤、骨髓纤维化、DIC、白血病等。
血小板增多:血液会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发生血栓。
原发性增多: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粒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急性溶血。
【注意】:如果出现血小板减少或增多的情况,建议及时找到原因,科学干预。
血常规检测结果只能作为患者身体健康情况的判断依据之一,通常需要医生对患者症状综合分析才能正确给药,患者切勿自行用药。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