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专家在身边丨宝宝入睡困难?“安抚物”真的好吗?这些方法来帮您

来源:健康杭州 发布日期:2023-12-22 14:14 浏览次数:

如何培养宝宝自主入睡、又睡得踏实香甜?这是很多家长的烦恼。

很多家长喜欢用每晚陪伴宝宝入睡的“安抚物”。它可以是小毯子、毛绒玩具等物品,也可以是家长的身体、各种气味等。但“安抚物”真的好吗?

今天,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詹建英来答疑支招。

1.png


01

每次宝宝睡觉

妈妈都痛苦不已

6个月的小宝(化名)长得粉粉嫩嫩,非常可爱。但就是这么一位人见人爱的“小家伙”,每次睡觉时都会让妈妈痛苦不已。

“小宝习惯含着我的乳头入睡,每次等他睡着了我想悄悄离开,他总会在第一时间惊醒。而且他现在开始长牙了,吮吸时牙齿都会摩擦到我的乳头,特别痛!”小宝妈妈在詹建英的诊间不停地抱怨,“我现在处于‘两难’之间,要么忍受他的哭闹,要么忍受乳头皲裂的疼痛。”

詹建英了解到小宝妈妈的难处后,对她进行了情绪安抚。同时,建议她采用“逐步消退法”降低小宝入睡时对她的依赖程度,鼓励宝宝学会自主入睡。

按照詹建英的方法,小宝妈妈改变了小宝的睡觉习惯。3周后,小宝终于可以自主入睡了,妈妈也“解脱”了双手,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情。


02

宝宝最优的入睡方式是

自主入睡

詹建英介绍,安抚物虽然能满足宝宝心理和情感上的需求,但睡觉时过度依赖安抚物,会对他们的独立入睡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2.jpg

“宝宝出生后3个月,建议以宝宝的需要安排喂养和睡眠。随着月龄的增长,要让他们逐渐适应日常的生活规律和昼夜节律,有意识地逐步培养自主入睡的习惯。”詹建英表示,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助于培养宝宝自主入睡的能力,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夜间醒来的次数,促进情绪稳定和心理健康。

如何培养宝宝自主入睡?詹建英提出了以下建议:

培养规律的生活:逐渐形成稳定的吃奶、运动和睡眠日程,帮助宝宝建立规律的生物钟和昼夜节律,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捕捉宝宝的睡眠信号:当宝宝出现揉眼睛、打哈欠、发呆等想睡觉的征兆时,家长一定要及时抓住这些犯困信号,及时安排宝宝入睡。

养成睡前仪式:养成与睡眠相关的条件反应,如给宝宝做抚摸、听轻柔音乐、调暗室内光线等方式,让宝宝形成“做完这些事后就要睡觉了”的意识。

避免抱睡和奶睡:抱睡和奶睡会让宝宝产生“伴睡条件”,导致一个睡眠周期结束后宝宝无法自行转入下一个睡眠周期,宝宝夜醒频繁与此有关。


03

如何让宝宝摆脱“入睡困难”?

这些方法来帮您

詹建英表示,大多数宝宝到了4个月,家长通过正确的哄睡方式,就能逐渐让他们形成整夜睡眠。如何让宝宝摆脱“入睡困难”,一觉酣睡到天亮?詹建英建议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孩子入睡后睡得更香。

3.jpg


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

当宝宝出现困意时,家长要调暗室内光线,保持安静的环境,同时为宝宝准备好舒适的寝具。

避免在过饿或吃太饱的状态下入睡

家长可在宝宝进食后等待20分钟再将其哄睡。

睡前对宝宝进行抚触

睡前家长可给宝宝的头部、肩部、四肢进行缓慢的抚触按摩,稳定宝宝的情绪。

詹建英表示,宝宝良好睡眠习惯的养成,需要父母的耐心和坚持。若宝宝入睡困难、频繁夜醒、夜晚哭闹不止,家长可带宝宝来医院寻求帮助,让专业医生指导您如何科学育儿。


詹建英  主任医师

4.jpg

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浙江大学医学博士、浙江省医师协会妇幼保健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托幼机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从事儿童保健工作20余年。擅长自闭症、喂养行为问题、睡眠问题、情绪问题(发脾气)、多动、学习困难等疑难病例诊断及治疗,致力于儿童早期发展,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儿童保健临床和科研工作。

门诊时间(杭州市妇产科医院)

儿童保健特需门诊:周四上午

语言发育门诊:周四上午

儿童保健门诊:周四下午(钱江院区)、周一(城西院区)

精英门诊(VIP):周二上午

打印 关闭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