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痔疮却意外查出直肠癌!两者如何区分?特别提醒两件事
近日,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肛肠外科救治了一位93岁的老人。
“这些天心情就像过山车一样,感谢林教授仁心仁术!”邵奶奶(化名)的家人感激地说道。
便血半年,以为是痔疮
结果确诊直肠癌
最近半年,邵奶奶深受便血困扰,自己以为是痔疮并没有当回事。
然而近半月来,便血比之前多了,甚至有时候还有血块,邵奶奶这下才感觉不对劲,于是联系家人想去医院检查。
当他们了解到林建江主任医师每周四都在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肛肠外科坐诊,立马挂了号前去就诊。
图 | 林建江名医工作室
林主任详细询问了邵奶奶的情况并进行了查体,建议邵奶奶马上要做一个肠镜。然而这一检查就查出了大问题,邵奶奶被确诊为“直肠癌”!
“之前便血我们都以为就是痔疮,大家都没当回事,最近多起来了才想起来到医院,真应该早点来检查的!”当家里人得知是肿瘤时,都十分后悔。
两个区分要点记住
莫把肠癌当痔疮
林主任耐心向家属解释道:痔疮和直肠癌都会有便血,但是也是有区别的。
01 便血症状不同
痔疮多为大便表面带血,便后滴血,且颜色多为鲜红色。直肠癌多为大便内混杂有血液,颜色多为暗红色或果酱色,偶为鲜红色,含有黏液。
02 大便形状和排便习惯改变
痔疮不会改变大便习惯和性状,直肠癌会出现排便规律变化,前期如大便次数增多、肛门坠胀、里急后重等,肿瘤进一步生长还会导致大便困难、大便变细、直肠梗阻等。
邵奶奶高龄且身体伴有高血压、房颤等病症,心脏、呼吸、消化功能等不同程度衰退,手术风险难度极大。肛肠科团队联合心内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会诊后,为邵奶奶确定了合理的治疗方案。
图 | 林教授日常手术中
手术当天,林主任亲自主刀,经过2个多小时紧张而有序的战斗,非常顺利地完成了手术。
经过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邵奶奶术后身体各项机能恢复良好,如今已经平安出院。
如何尽早发现大肠癌?
注意做好这两方面的事情
Part.1 出现警示症状,不要大意!
有大肠癌,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大便变细等。
黏液便或黏液脓性血便。由于粪便的摩擦,肠腔内肿瘤的表面如果溃破,发生出血,就容易带出浅、淡红色样的带血大便。由于早期肿瘤比较小,血便的发生率比较低,或者只是间断性的发生。
腹胀、消化不良。大肠里的肿瘤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肠梗阻,出现腹胀、腹部不适、间断性的腹痛。
贫血、低热、乏力、水肿、不明原因的消瘦等全身症状。这些全身症状是很多癌症,甚至非癌症的疾病都会出现的表现,没什么特异性,最容易被忽略。
若出现上述症状,要尽早去医院进行排查。
Part.2 40岁以后,定期做肠镜检查!
要想提前发现大肠癌,最靠谱的方法就是定期进行大肠癌筛查。
林主任特别强调,对大肠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大肠癌疗效的关键。
大肠癌高危人群
曾经得过大肠息肉的患者,特别是腺瘤性息肉,出现肠道恶变的几率更高;
重症溃疡性结肠炎多年不愈的人群,需要警惕肠道恶变;
做过胆囊切除手术10年以上的人群,需要警惕肠道恶变;
经常性摄入高蛋白、高脂食物,经常性吸烟、嗜酒的人群;
在家族中,曾经有亲人患过“肠癌”的人群;
接受过下腹部放射治疗和不明原因反复便血的人群;
大便习惯与大便性状改变(包括便血、大便隐血、便秘和腹泻交替等);
不明原因的消瘦、贫血;
年龄大(近几年有肿瘤年轻化的趋势,各年龄段均不可忽视)。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