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题专辑 > 医卫人物风采

专家在身边丨膝盖痛了30年,走路都困难!原来,毛病出在这

来源:健康杭州 发布日期:2023-04-17 14:13 浏览次数:

作为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膝关节犹如身体里的“承重墙”,起到支撑整个身躯的作用。

但对于膝关节疼痛,很多人都会想着:忍忍就过去了。74岁的何大伯(化名)一忍就是30余年······

30.png



年轻时不重视

膝盖疼了30年

何大伯家里有三个儿子,年轻时,为了养活孩子们,常年在工地打工。

31.jpg

“搬砖、抬石板……只要能挣到钱,我什么苦力都愿意做。”长期重力劳作之下,刚步入40岁的他就出现了膝盖弹响和胀痛的现象。仗着自己年轻,他一直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直到4年后,在一次作业时,他右膝突然无法动弹了,原地站了好一会儿,才重新恢复行动能力。之后,还出现了爬楼困难、胀痛加剧等情况,他这才想到去医院就诊。

32.jpg

完善检查后,医生表示软骨磨损了,建议减少爬楼和负重的动作。对此,何大伯不以为然,“我还这么年轻,怎么可能放弃工作回家休养。再说,天天能吃能睡会有什么事?”

就这样,他的膝盖症状不断加重,不到60岁就出现了关节变形和走路困难的情况。尽管尝试了吃药、打针等各种保守疗法,效果却不理想。

由于膝盖疼痛难忍,连走路都受到了影响,日常行动只能依靠拐杖,这一度让他十分苦恼。


高难度手术后

次日就扔掉了拐杖

不忍见到父亲被病痛困扰,早已长大的孩子们四处寻医问药。不久前,他们听说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院长石仕元教授擅长骨关节方面的治疗,就马上带着何大伯找到了石教授。经过细致检查后,很快诊断出是“退行性骨关节炎”。

33.jpg

看到何大伯的磁共振影像,其右膝内侧的软骨已经磨没了,石教授眉头紧锁:“正常人的膝关节内有厚达3毫米的软骨,在人体活动时起到舒缓压力的作用。一旦软骨磨没了,走路就会磨骨头。时间越长,骨损伤和骨变形就越严重,活动时疼痛难忍也就不足为奇了。”

考虑到何大伯的膝关节退变以内侧单间室为主,家属决定接受恢复较快的“右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由于该手术切口小、视野狭窄,手术难度随之升高。此外,一旦术中假体位置稍偏,或者术后膝关节屈伸不吻合,也预示着手术失败。

34.jpg

在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后,石教授亲自操刀为何大伯切除了病变关节面,同时保留了前后交叉韧带,并尽可能不损伤膝关节周围的本体感觉。

手术过程不到一小时,术中创伤和出血量极小。术后第二天,何大伯就能在病房里自由走动了。“没想到啊,有生之年还能扔掉拐杖走路,这真的太好了!”再次体会到久违的自由时,何大伯激动地眼泛泪花。


如何呵护“膝关节”

“日常保养”是关键

石仕元介绍,膝关节的一生,都在摩擦与负重中前行。作为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它处于大腿股骨和小腿胫骨的中间位置,起到承重、开关、旋转的作用。为了缓解日常压力,膝关节表面有一层透明的软骨,其通过滑膜分泌的滑液进行日常保养,就像定期给锁头喷油一样,以此维持膝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虽然软骨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但它没有神经和血管,一旦真的磨损就不易修复。此外,人体30岁以后关节纤维弹性减弱,膝关节也容易变性而引发退行性关节炎。该病症不仅会带来疼痛,还可能引发骨刺、关节肿大、罗圈腿等关节变形,最终导致关节失去活动能力。作为治疗领域的一个难题,退行性关节炎常采用药物、注射、关节镜清理等方式,到了晚期则采用关节置换手术。

人体膝关节有3个类似房间的腔室,分别叫做内侧间室、外侧间室和髌骨间室。由于85%的膝关节退变主要累及单间室,为了最大程度保留患者的骨量,晚期退行性关节炎多采用单髁置换手术。该手术如同修补牙齿,先去除3-5毫米坏掉的骨组织,再用人工假体替换上就完成了,而人工假体的使用寿命通常在20年以上。

“手术再好,不如好好保养。”石仕元提醒,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肥胖、劳累、外伤等因素损伤膝关节。同时,最好保持散步、游泳、慢跑等运动,以便刺激关节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在屈伸疼痛或酸涩感加重时,还要及时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控制。


石仕元  主任医师

35.jpg

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教授。现任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院长、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杭州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杭州市“西湖明珠工程”特殊支持人才,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从事骨科工作30余年,在骨关节损伤、脊柱结核等领域造诣颇深,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创新发展了脊柱结核的手术入路、方式方法。主编专著《脊柱结核外科治疗学》《脊柱感染诊断与治疗学》,在核心期刊、SCI发表论文150余篇。

打印 关闭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