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罕见!留学生误挂肠道门诊,查出体内这种“虫子”在作祟
近日,杭州市临安区第一人民医院肠道门诊接诊了一位来自赤道几内亚的留学生。
病人自述“反复头痛10余年伴便秘3月”,因沟通问题误挂了肠道门诊,却“误打误撞”发现是肠道内这种“小虫子”在作祟……
诊断明确!间插血吸虫感染!
临安一院肠道门诊医生陈红娟接诊后,秉持首诊负责制的原则,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并予血常规等初步检查后,发现该名留学生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15.9%)。这一指标升高常见于过敏反应、蠕虫(寄生虫)感染、哮喘等。
血常规检查单
陈红娟脑海中首先闪现的是——寄生虫?结合患者来自卫生环境相对较差的赤道几内亚,陈红娟立即向临安区疾控中心报告该情况。临安区疾控中心立即联系该患者,并收集血液标本及粪便送检。
最后化验显示:
血清血吸虫抗体检测(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阳性,抗体滴度1:10。
粪检沉渣镜检发现间插血吸虫虫卵。
大便孵化发现间插血吸虫毛蚴。
经省市专家复核确定为境外输入性间插血吸虫病病例,该患者“间插血吸虫感染”诊断明确。
血吸虫感染是什么病?
血吸虫是由寄生于人体血管而命名,目前公认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主要有六种,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间插血吸虫、湄公血吸虫、马来血吸虫。
一般广泛分布于非洲、亚洲、南美和中东76个国家,其中我国感染的类型主要为日本血吸虫,间插血吸虫的分布局限于西非和中非的森林地带以及圣多黄岛。
血吸虫感染是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感染过程如下图。传染源为人和各种保虫宿主,传播途径为带虫卵的粪便、螺类及孳生。通过皮肤或黏膜接触疫水中的虫卵而感染。
主要病变为虫卵沉积于肠道和肝脏等组织而引起病理改变及免疫反应。
血吸虫感染的症状表现
急性期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等。
慢性期以肝脾肿大、腹泻、便秘。
晚期可发展为肝硬化、巨脾。
间插血吸虫感染过程和日本血吸虫类似。该虫感染人体所致的病理改变主要发生在肠道下部,最常累及的器官是结肠、直肠和盲肠,可见肠壁增厚。
间插血吸虫感染的临床症状
一种为炎症反应型,与其他肠道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相似。
另一种为无炎症反应型 ,仅见黏膜增厚、内有虫卵。
间插血吸虫导致的人体感染较其他虫株程度很轻,尚无死亡病例报告。
人群普遍易感,如何预防?
对于血吸虫,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通过接触疫水中的虫卵直接侵入皮肤而感染,少量可通过饮用生水侵入口腔黏膜而发病,以男性青壮年农民和渔民感染率最高。
除了控制传染源和消灭疫螺外,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严禁在疫水区游泳、戏水,做好饮水卫生、不饮生水,远离一些可能被虫体感染的病畜、粪便,特别是不随意生食螺类等,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另外,更要提醒广大赴非(西非、中非)工作及旅游的同胞们,应了解当地常见传染病和地方病,积极做好预防,除了不随意饮食生水、螺类、入口食物需加工熟透外,接触疫水时要穿着防护衣裤,必要时使用防尾蚴剂。
若不幸暴露后,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皮疹、食欲持续减退、下腹痛、腹泻、便秘,特别是不明原因噬酸性粒细胞升高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