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快的人身体更好?别总盯着微信步数,速度达到这标准获益更大
走路是最常见的运动之一
如果你对日常走路的理解
还停留在微信步数的比拼上
那么你的知识该更新了!
不仅是数量,速度也很重要
走路速度显著影响健康
研究结果显示
步速与健康的关联性更强
《美国医学会内科杂志》(JAMA Internal Medicine)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步行强度(如1分钟走多少步)能比更多的每日步数带来更为显著的健康获益!
研究表明:
每日走路步数在10000步以上的人群,可以降低发生肿瘤、心血管意外以及全因死亡的风险。
在此基础上,日常步行强度(步速以每分钟步数计算)更高的人群,即步行速度更快的人群,可以进一步降低发生肿瘤、心血管意外以及全因死亡的风险。
相较于每日步数,步行强度(步速)与发生肿瘤、心血管意外及全因死亡方面的健康获益表现出更强的关联性,为了达到健康目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采用更快的步速走路。
走路快的人身体更好
走路快的人骨骼好
骨骼健康状况好的人,能够支持他们进行更好地运动,自然会走得速度快一点。
走路快心肺功能好
走得快的人心肺功能较好,心脏功能也更强大,跳动更有力,血液循环顺畅,心脏疾病也会随之减少。这是因为走路的时候,需要心脏、呼吸系统的有力支持,如果一个人的心肺功能不好,没走几步路可能就喘起来了。
走路快的人衰老得慢
《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JAMA Network Open上的一项对近千人的研究发现,走路慢的人比走路快的人,各项身体机能提前衰老。
走路快的人不容易患糖尿病
一项发表在《糖尿病护理》(Diabetes Care)的研究发现,老年女性每天多走路,有助于降低糖尿病风险。该项研究结果显示每天每走1000步,与患糖尿病风险降低6%相关;在现有走路步数的基础上,每天再多走2000步,与患糖尿病风险降低12%相关。
走路多快算快?
走路多快算快呢?有以下两种方法可以测试。
每分钟的步行数
《英国运动医学杂志》研究人员指出,心率要达到最大值的60%以上,或者每分钟100步,才算是“走路快”。
对话测试
为了测量步速,走路时可试着说说话:
如果能大声唱歌,表明步速太慢,强度不够;
如果呼吸稍困难,但可舒适地交谈,表明步速适中,已达到快走强度;
如果气喘吁吁,不能轻易说话,说明步速过快。
为保证锻炼效果,快走应至少每次40分钟~60分钟。按每秒走约两步的频率计算,“6000步”大概就是快走40分钟,而“10000步”则需要一个多小时。
几个小细节让“快走”增值
为了在快走中获益最大,大家可尝试一些“增值”方法:
爬坡走
如果在跑步机上进行,可以调整一下坡度,改为爬坡走。此时,心脏、肺和肌肉需更加努力地工作,燃烧更多能量。
高强度间歇式训练(HIIT)走法
即短时间高强度快走和低强度恢复休息交替进行。比如用较快的速度或爬坡3分钟,然后在平坦的地形上慢走2分钟,30分钟内重复6次。
手持重物
不拉伤手臂的前提下,增加负重可以加大快走的强度。
快走注意事项
1、需抬头挺胸向前看,速度平稳;
2、保持背部挺直,绷紧腹部肌肉;
3、放松地摆动双臂,不要耸肩;
4、不要佩戴耳机,以免听不到周围情况;
5、最好每天走30分钟,每周5次;
6、如果难以专门抽出时间,可分成3次10分钟,或2次15分钟来完成。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