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丨科学补碘三十年,利国利民保健康
2023年5月15日是全国第30个“防治碘缺乏病日”,本次活动主题是“科学补碘三十年,利国利民保健康”,旨在加深居民对碘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引导群众合理补碘。
01
什么是“碘”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合成甲状腺素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而甲状腺素具有调节人体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特别是脑发育)以及维持机体器官系统功能的重要作用。
02
为何补“碘”
健康成人体内的碘总量为20~50mg,碘在人体内每天都在进行代谢,当停止碘摄入后,体内储备的碘仅够维持2~3个月,当碘摄入不足后就会出现碘缺乏病,常见的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会导致精神功能受损、体格发育迟缓、流产、先天畸形、围产期死亡率增加等。当摄入的碘过量时也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
03
如何补“碘”
由于碘摄入不足或过量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要科学补碘。人体内的碘约80~90%来自于各种食物,约10~20%来自饮用水,因此可通过食用加碘食盐以及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食物补碘;除此之外还可通过给予含碘营养素补充剂等。我国不同人群每日碘摄入量可参考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碘参考摄入量表。
中国居民膳食碘参考摄入量(μg/d)—WS/T 578-2017
目前我国居民中一般人群整体处于碘营养适宜的状态,但特需人群如孕妇、胎儿以及婴幼儿仍面临碘营养缺乏的风险。因此要贯彻落实“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的策略,做到既要消除碘缺乏病,又要防止碘摄入过量。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