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在身边丨5岁孩子行为怪异?别错过最佳干预期
四五岁本是一个孩子能说会道的年纪,但5岁的小宇(化名)还只会叫“爸爸妈妈”和一些简单的仿说,不会主动交流。
面对他人的呼唤、逗弄,他不看人、不回应,仿佛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01
贵人语迟?
5岁孩子行为怪异
早些时候,父母并不是没有发现小宇的这些异常。一岁多时,同龄人早已可以回应大人的逗笑,但小宇没有任何回应。
那时大家总认为,孩子就是说话晚,再大一点就好了,也许是“贵人语迟”呢!转眼到了5岁,小宇的说话能力依旧没有进步。
在幼儿园,小宇几乎不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除了不合群以外,老师还发现,他有一些怪异的行为。
一次,幼儿园正在翻新改造,工人在园内挖出了一条小沟,小宇就静静地蹲在一旁,直勾勾地盯着小沟看了一下午。
其间即便老师多次把他拉回教室,但他很快又回到原地了。小沟里有东西吗?究竟有什么可看的呢?小宇不回答。
这样怪异的行为还有很多,生活中很多寻常的小事都能长久地“俘获”他的注意力:有时是教室里旋转的风扇,有时是小朋友会旋转的玩具,他一盯就是大半天。看到“中意”的东西,他二话不说就上去抢,一抢到就不撒手,常常惹得小伙伴哇哇大哭。经常惹事,爸爸妈妈、老师对此很是头痛。
即便是在家里,小宇也对大人爱理不理,我行我素,有时候要叫很大声,他才朝大人瞥一眼,很快又转头做其他事情了。
02
确诊自闭症
有这些症状要警惕
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童心理科主任周国岭的诊室,面对医生的提问,小宇一直低着头把玩一个小塑料片。
经过相关检查,排除了脑器质性疾病,并经过一系列量表评估,小宇被诊断为自闭症。
周国岭介绍,自闭症也称孤独谱系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弥漫性神经发育障碍。它有三大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言语障碍和非言语障碍、刻板行为和狭窄的兴趣爱好。
通常起病于3岁前,3岁以后表现明显,其相关症状会伴随终生,绝大多数儿童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支持服务。
03
自闭症不可忽视
1-2岁是干预的最佳时机
对于自闭症患儿的治疗,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家长往往会非常崩溃。周国岭表示,要正确认识自闭症,目前针对自闭症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唯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才能尽可能改善患儿状况,帮助他们恢复社会功能,融入社会。
“事实上,对于自闭症患儿的照料非常辛苦,除了医疗机构的干预,家长更要把康复训练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每周至少要保证训练40小时。家长在陪伴照料过程中要秉持信心、耐心、恒心、专心、爱心,五个‘心’缺一不可。”
周国岭表示,三大核心症状可以帮助早期识别自闭症。自闭症一般明确诊断要在3周岁以后,但实际上有些问题早在孩子1周岁甚至几个月大时就表现出来了。
家长可以观察孩子的眼神、姿势等帮助早期发现,比如,和周围人没有眼神交流,喜欢独处,常常沉迷于一些机械性的固定动作等,一旦发现这些异常就要引起重视,1-2岁就是干预的最佳时机,尽早治疗可以改善患儿状况。
周国岭 主任医师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童心理科主任。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兼职副教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儿童心理健康学组副组长,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浙江省医学会儿童精神学组副组长,浙江省神经科学会孤独症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浙江省残疾人康复协会理事。
擅长各类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及情绪障碍的诊治,对儿童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抑郁症、强迫症、考试焦虑、网络成瘾、厌学等的诊疗有丰富的经验。
门诊时间(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五上午
名医门诊:周六下午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