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题专辑 > 医卫人物风采

专家在身边丨才15岁!6年“老胃病”?这么多年一直诊断错了......

来源:健康杭州 发布日期:2023-06-13 09:58 浏览次数:

专家在身边

年仅15岁的初中女孩一直是“老胃病”。直到一次胃痛剧烈发作,送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这么多年一直诊断错了!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杨建锋主任医师表示:一些儿童的胰腺存在天生的发育异常,一旦发现孩子上腹反复疼痛且治疗没有好转,就要考虑是否存在先天性胰腺疾病的可能。

1.png


反复肚子痛不见好转

竟是慢性胰腺炎!

倩倩(化名)是萧山的一名普通的初中女生。从小学开始,她就经常因为肚子痛请假看病。

最近一次,倩倩在上课的时候,“胃病”突然剧烈发作,脸色苍白的她疼得说不出话来,吓得班主任连忙给她父母打电话。

接到班主任的电话后,倩倩妈急忙赶到学校,将孩子送到当地医院检查。

本以为又是老毛病发作,结果却出乎了倩倩妈所料。检查发现倩倩的血淀粉酶指标很高,考虑到存在急性胰腺炎的可能,倩倩妈连忙将女儿带到了市一医院消化内科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检查后,杭州消化病医院院长张筱凤带领杨建锋主任团队对倩倩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诊断,判断倩倩可能先天胰腺发育异常,主胰管和副胰管在发育过程中没有汇合,导致胰液引流不畅,每当胰液引流不畅排放不及时,都会导致胰管的压力增加,进而导致腹痛,长期以此还会造成胰管结石。

3.png

给倩倩做超声内镜后,果然提示存在胆囊泥沙样结石,胰管明显增宽伴有多发结石。自此也确定了倩倩患上了慢性胰腺炎,此次剧烈胃痛是由于慢性胰腺炎的急性发作。

确定病因后,杨建锋为她制定了治疗计划:首先通过体外震波碎石将倩倩胰管内的结石打碎,然后行ERCP术。术中从主乳头插管行胰管造影,证实了术前的判断存在完全性胰腺分裂症,然后从副乳头插管进入主胰管,用取石球囊取出胰管结石,置入胰管支架引流。

杨建锋表示,儿童消化道相对成人比较狭小,操作空间有限,肠壁较薄,容易发生并发症,需要有娴熟的内镜技术和ERCP经验。经过近三十年发展,市一医院消化内科已经形成内镜诊治胆胰疾病的学科特色和技术优势,每年收治儿童胆胰疾病100余例。

杨建锋利用内镜明确了诊断并进行了进一步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在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倩倩的病情不断好转。


年仅15岁的她

为什么会得胰腺炎?

说起慢性胰腺炎,大家可能并不陌生。但这么小的孩子为什么会得慢性胰腺炎呢?

杨建锋介绍,慢性胰腺炎是指胰腺组织长期存在的炎症反应,导致胰腺结构和功能的进行性损伤。

后天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通常与不良的饮酒习惯有关,但倩倩的胰腺炎却是由于先天性胰腺发育异常导致的胰腺结构和功能的损害。

胰腺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胰腺发育变异,背侧胰管和腹侧胰管未融合,腹侧胰管仅能引流胰头部胰腺分泌的胰液,而背侧胰管引流胰腺体、尾部的胰液,直接开口于十二指肠副乳头。

由于胰腺分裂症是一种相对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再加上其病症和常见胃病的病症相似,所以通常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但如果长期如此,很有可能会造成腹部持续疼痛、胰腺功能受损、营养不良和消瘦等,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先天性疾病很难预防

做好疾病管理很重要

杨建锋表示,由于很多孩子的慢性胰腺炎都与胰腺的先天发育不良有关,比如胰腺分裂症,胆胰管汇合异常等,因此并无法做到有效的预防,所以及时地治疗和管理对于改善孩子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首先,家长要与医生密切合作,并遵循治疗计划和饮食建议,如制定适合儿童的健康饮食计划,包括低脂的饮食,以减轻胰腺负担,有助于减轻症状、控制炎症,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定期随访和监测胰腺功能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慢性胰腺炎患儿应当根据情况每3-6个月左右来医院进行常规复查,至少每年评估一次胰腺的功能和形态。


杨建锋 主任医师

3.jpg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浙江省高层次创新人才;曾荣获杭州市优秀医师、杭州市匠心达人等荣誉称号。

主攻胆道结石、胆道良性与恶性狭窄、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等胆胰疾病;擅长消化内镜微创诊治消化系统疾病,尤其EUS联合ERCP诊治胆胰疾病,消化道早癌筛查与内镜治疗。

门诊时间(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专家门诊:周一下午

名医门诊:周四上午

打印 关闭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