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再也不敢了!”精明老板二度脑梗!这些信号要重视

来源:健康杭州 发布日期:2023-06-27 14:23 浏览次数:

“仿佛做了一场噩梦”……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病房里,第二次“脑梗死”的黄先生(化名),活动着四肢,对于“重新掌握自己身体”的感觉既熟悉又陌生。

“不敢了,再也不敢了”……

脑梗后,他依旧我行我素

熬夜、应酬、吸烟、喝酒……

今年50多岁的黄先生在生意场中摸爬滚打多年,平时工作非常忙碌,交际应酬也很频繁。

这让他不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还在一次外地洽谈途中经历了一次“脑梗死”。

但当时觉得自己“正当年”的他,并没有在意,出院后只是断断续续地自行服用降压药治疗,也没有规律监测自己的身体情况。

更让家人担心的是,黄先生很“不听劝”,依旧抽烟、喝酒、熬夜……几乎医生说的,每一个与“脑梗死”相关的坏习惯,他都没有改正。

时不时出现的头昏、眼前一黑更是没有放在心上。

近日,应酬完回家的他,突然出现言语含糊,虽然当时仍可独立行走,无意识障碍,但右手、右脚有些使不上劲,走路不稳,甚至连喝水的杯子都有点握不住……

妻子意识到“有些不对劲”,赶紧搀扶着他来到市三医院急诊。在问诊期间,脑血管病科主任钟长扬主任医师发现,黄先生右侧肌力不断进行性下降,迅速彻底失去知觉,完全无法活动,无法回答甚至无法理解自己的问题。

二度脑梗死!

这一次,改从手腕救命

1.png

“急性脑梗死”!

收治入院后,钟长扬和团队立即对黄先生阿司匹林抗板,阿托伐他汀稳斑、改善侧支循环,补液扩容等对症治疗。进一步磁共振结果确认,急性脑梗死的黄先生,同时还存在颅内动脉硬化,双侧颈内动脉局部狭窄,后续很可能再次导致病情反复、加重。

“钟医生,我先生上次在外地手术后血肿了好久。还一定要卧床一天,一动也不能动,原来不好的腰更加疼得厉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听闻需要再次进行手术,惊魂未定的黄先生妻子说出了心中的顾虑。

“我们先评估下你先生的情况,如果条件允许,我们通过手腕的桡动脉为他手术”!钟长扬解释,“作为介入诊疗技术的最新途径,桡动脉入路在诊断、治疗中能明显增加患者舒适度,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后患者再无需长时间卧床制动,减少了不适和痛苦。对于复查脑血管造影的患者,经评估血管及身体条件无碍后,最快当天即可出院。”

2.jpg

在完成各项术前化验检查后,黄先生被送入介入导管室。钟长扬和团队首先为他进行脑血管造影术,随后又进行了左侧颈内动脉颅内段球囊扩张加支架植入术。

术后,醒过来的黄先生明显好转,他可以回复简单对话的能力,右侧的肢体也逐渐有了力气。

3.png


不少脑梗死与颈动脉狭窄有关

别忽视这些预警信号!

“虽然现在技术越来越先进,不用躺平24小时就能活动了,但我真的不敢再放肆了,谁知道第三次还会不会有如此幸运……”

经过三天的恢复,准备出院的黄先生依旧唏嘘不已。

钟长扬解释,脑梗死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虽然看似病在脑部,但实际上很多的脑梗死都与颈动脉狭窄有关。

作为大脑供血的主要血管,当颈动脉出现粥样硬化,随着斑块一点点增大,进而造成颈动脉出现狭窄、堵塞,最终导致脑部因为长时间缺血而出现脑梗。

4.png

钟长扬提醒,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及吸烟等都是颈动脉狭窄的高危因素。具有风险的市民朋友们,除了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外,平时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饮食清淡、适当锻炼。

同时应多注意自身健康状况的监护。颈动脉狭窄早期可无任何症状。随着病情进展,部分患者会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一旦发作,可突然出现头昏、目眩、晕厥,或者眼前发黑,尤其是一侧眼睛暂时性发黑,一侧肢体麻木无力、说话不清等症状,应引起重视,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这些症状虽常于24小时内完全恢复,但它们都是脑部血流减少或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小斑块脱落后的重要“预警信号”。

“60岁以上人群定期筛查颈动脉,可以明显降低脑血管病发生的几率。”


从手腕直达!

只需一个小小的部位改变

在诊断、筛查脑血管病的过程中,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是“金标准”。它不仅能够清晰地显示从心脏发出的主动脉至颅内脑血管各个细小分支的形态,而且能够准确显示血管病变的程度、范围,同时动态观察血流灌注过程。

但许多市民因惧怕股动脉穿刺手术后“需卧床24小时”“部分需留置导尿管”“住院时间长”等因素,从而延误了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机。

随着《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在2022年发布,全脑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治疗技术,开启了脑血管介入诊疗领域的新方向。为给患者带来更安全、更舒适的诊疗体验,市三医院脑血管病科团队,第一时间引入了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术和介入治疗的新技术,已惠及诸多脑血管疾病患者。

“与传统经股动脉入路相比,虽然对医生而言,经桡动脉入路的技术要求高、操作难度大,但对于患者来说,可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损伤小、恢复快、时间短、痛苦少,术后即可下床活动,真正做到了‘随治随走’,更显微创优势。”

打印 关闭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