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巴甜火上热搜!到底安全吗?
近日,#阿斯巴甜 致癌# 的话题词登上热搜。
据路透社两位知情人士透露,最常见的人造甜味剂阿斯巴甜将于今年7月首次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
国际饮料协会委员会(ICBA)在官网发文表示,这一观点与数十年来高质量的科学证据相矛盾,参考低质量的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可能误导广大消费者,期待对阿斯巴甜更广泛、更全面的食品安全审查。
对此世卫组织回应称,将于7月14日就这一话题发表相关内容,但未透露具体内容是什么。
很多网友看到这个消息不以为然:
@网友1 :酒精也是啊,咖啡因也是啊,反正我又不是往死里喝,怕什么
@网友2:什么都致癌,什么都别吃了
@网友3:抛开剂量谈毒性?
也有不少网友开始感到紧张:
@网友4:立马放下我手中的无糖可乐
@网友5:幸好我不爱甜
@网友6:家人有糖尿病,一直有不要吃阿斯巴甜的说法
什么是阿斯巴甜?阿斯巴甜到底安全吗?一起来看看!
01
什么是阿斯巴甜?
阿斯巴甜是一种非碳水化合物类的人造甜味剂,于1965年成功合成并申请专利。常温下的阿斯巴甜为白色结晶性的粉末。我们熟悉的无糖饮料就使用了阿斯巴甜。
因阿斯巴甜甜度高,是蔗糖的200倍,在达到相同甜度的情况下,使用阿斯巴甜这类甜味剂可节省成本。它主要被添加于饮料、维他命含片或口香糖,代替糖的使用。
糖摄入过量的危害很多人都知道,会增加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等多种疾病风险。
而人工甜味剂、代糖的出现,似乎帮人们规避了糖摄入过量带来的危害,同时又满足了味觉。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02
甜味剂的危害可能被低估了
自从人工甜味剂开始大量使用以来,国内外科学家便从未停止过对于人工甜味剂安全性的研究。已有大量的相关研究表明,人工甜味剂的食用对人体多多少少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
无糖饮料中使用的人工甜味剂可能会刺激食欲。虽然人工甜味剂本身能量极低或不含能量,但它能刺激脑部增加人体的饥饿感,让大脑认为已摄入的糖分没有办法满足生理需求,从而从其他渠道更多的摄入糖分,这会导致人体的糖分摄入量超出需求量。
这也是为什么,今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发表最新版本的《非糖甜味剂指南》,并提出建议:不要再使用非糖甜味剂控重减肥。
此外,摄入过多的含人工甜味剂的代糖产品或增加患中风与痴呆、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死亡的风险。
03
阿斯巴甜到底安全吗?
首先,致癌物的评级是指其与癌症的相关性程度。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致癌物分为了 4 类:
1类:酒精、烟草等属于1类致癌物,是明确有致癌作用的物质,是要尽量避免摄入;
2类:人群证据有限,以动物毒理学试验为主得出的致癌结论。其中2A类可能性较高,比如红肉在2A类;高温油炸食品、加工肉类也属于2A类致癌物,是对人很可能致癌的物质,要限制摄入量;2B类可能性较低。对人可能致癌的物质;
3类:不明确。对人的致癌性尚无法分类,即对人体致癌性存在疑问。
4类:不太可能。对人很可能不致癌,目前仅确定1种。
也就是说2B级致癌物甚至3级致癌物,比如咖啡、泡菜、手机辐射等,致癌证据不足,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无法完全避免,不用过度恐慌。
杭州市五云山医院营养膳食科营养师汤谨衣表示,当然,基于现有的科学研究结果,健康程度仍然是:【不吃添加糖或少吃糖】远大于代糖>真糖。我们需要意识到:代糖,不是可以放肆吃甜食的完美替代品。
甜味食物不能满足生活全部的甜蜜和快乐,非糖类甜味剂并不是一种必需的饮食成分,也没有什么营养价值。我们既然有选择的权利,何不选择更健康的食物呢?
杭州市西溪医院主管营养师孙伟杰表示,其实不管是阿斯巴甜还是其他甜味剂,对于它的健康风险争论一直都有,但也不必恐慌,在安全剂量内食用,它的健康风险并不会太大。
简单来说,不管“有糖”还是“无糖”,不管“人造糖”还是“天然糖”,都要少吃,最好的饮料还是白开水!对于普通人群来说,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