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科普

乳腺结节癌变信号,就在体检单上!但大多数人没看懂

来源:健康杭州 发布日期:2023-07-31 15:01 浏览次数:

前阵子,杭州市妇产科医院甲乳科遇到了两位截然不同的乳腺结节患者:

79.png

甲乳科副主任医师张峰表示,其实两位的观念都需要纠正。

那么,发现乳腺结节到底要不要切?不切未来会变成乳腺癌吗?


01

乳腺结节变成癌的几率有多大?

拿到乳腺超声检查报告单,通常都能在底部看到一项BI-RADS分级,通过这条信息我们就能大致知道结节恶性的可能性:

图片

●BI-RADS 0类:本次检查无法有效评价病变,需重新检查评估。

●BI-RADS 1-2类:恶性可能性基本为0。

●BI-RADS 3类:是乳腺癌的概率非常低,小于2%。

●BI-RADS 4类:可疑恶性病变,概率在3%-95%之间,根据恶性概率不同分为a、b、c三等。

●BI-RADS 5类:95%以上概率为恶性。

●BI-RADS 6类:病理活检证实为恶性。


02

长了乳腺结节怎么办?

●BI-RADS 3类及以下的结节:1类和2类结节无需特别处理;3类结节3-6个月定期复查乳腺超声。

●BI-RADS 4类的结节:需要活检,做进一步诊断明确良恶性。

●BI-RADS 5类及以上的结节:及时到乳腺科就诊,行手术或其他治疗措施。

●体积较大的结节:3个月复查一次乳腺超声,观察结节BI-RADS分级,若依然为良性,基本可以放心。

●增长速度较快的结节:3个月复查一次,并根据情况做活检进一步诊断。

临床上,绝大部分乳腺结节为良性,做好随访观察是关键。

没有乳腺结节问题的女性,也不可忽视乳腺癌的预防。


03

如何预防乳腺癌?

勤自查

每次穿内衣时,多做一件事:面对镜子自查乳房,发现乳房大小或高低不一,乳房外观有红肿、“橘样皮”等异样,乳头内陷或溢液,有质地硬或凹凸不平活动性差的明显包块等情况,需提高警惕,尽快就医。

定期乳腺筛查

普通人群:每年一次常规乳腺彩超体检,40岁后可进行乳腺钼靶检查,或超声结合钼靶的联合筛查。

高危人群:如长期接触辐射、携带乳腺癌易感蛋白(BRCA)基因、有乳腺癌家族史或个人乳腺疾病史的人群,建议提早至35岁开始,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乳腺癌筛查,包括一年一次乳腺钼靶或磁共振,半年一次乳腺彩超等,具体遵医嘱进行检查。

健康的生活方式

内分泌激素紊乱与乳腺癌发病密切相关。维持内分泌激素平衡,日常生活中应:

纠正饮食习惯,保证营养摄入均衡;

保持良好的作息;

避免长期处于压力过大或紧张沮丧的情绪之下;

不乱用雌激素保健品;

不轻信非正规的乳房按摩治疗。

除了乳腺,甲状腺也是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轴调节激素的靶向器官,甲状腺疾病和乳腺疾病在发病原因、症状、治疗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个腺体也会因为内分泌系统调控而互相影响。

打印 关闭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