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就犯困,不是因为懒,难道是病了?
你有没有这种体验,吃过饭就哈欠连天,难以抵挡睡神的召唤,哪怕昨天晚上明明睡得很好,中午饭后困意也尤其明显。如果不小憩一会下午工作就会哈欠连天,使劲瞪着眼,困意满满变成“特困生”。有些人甚至认为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慢性疾病,其实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它有个专门的名字,叫做“食困”。在英文中,这种状态被描述为“food coma”直译为食物昏迷,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是一种生理现象。
“大脑供血不足”“碱中毒”
这些传言有科学依据吗
广为流传的说法是:“酒足饭饱后,血液流到了胃肠道中,大脑供血不足,所以容易晕乎犯困。”
这种解释其实是不科学的。虽然吃完饭后,大脑供血量会有波动,但根据相关的研究显示,变化度不明显,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影响。
脑血管有自己的调节机制,会使脑部血液供应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状态,对健康群体来说,一般不会说吃顿饭就导致大脑缺血了。
还有一种说法:叫做“碱中毒”,医学上把叫做“餐后碱潮”。吃完饭后胃液大量分泌,氢离子大量释放,就会有相应量的HCO3-离子进入血液,造成体内轻微碱中毒,从而让人犯困,这是生理现象。
但是……科学证明,人体具备十分强悍的自我调节功能,正如人体的体温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一样,血液中的PH也会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正常人体内pH值为7.35~7.45,是不会轻易让身体处于失衡的碱性状态的,更不会出现所谓的“碱中毒”。
吃完饭就犯困
或许与这3种“激素”有关
01、胆囊收缩素
人体小肠中会分泌一种激素,叫做胆囊收缩素,它是身体一种饱足信号,会激活大脑中负责睡眠的区域,让人产生困倦感。
在饭后两小时,胆囊收缩素的含量会明显上升。高脂肪的食物会刺激胆囊收缩素的分泌,所以吃完饭后,睡意更浓。
02、下丘脑泌素
下丘脑泌素(Hypocretin)也叫食欲素,是下丘脑分泌的一类激素。它参与调节进食、睡眠和自主神经功能等,对“血糖稳态”有调节作用。下丘脑泌素随着进食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在下丘脑泌素水平低下时,人体容易产生困倦感。
饭后血糖升高,同时下丘脑泌素含量降低,会导致人体容易困倦。
03、胰岛素
饭后,血糖升高同时会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来进一步降低血糖水平。
同时,胰岛素会促进蛋白质合成,为色氨酸进入大脑“保驾护航”。色氨酸在脑内先形成5-羟色胺,可进一步形成褪黑素。而褪黑素大家应该不陌生,它是一种睡眠激素,分泌增多时,人体就进入了“夜间模式”,产生睡意。
此外,胰岛素还会促进人体中钾离子从血液中进入细胞内,若人体处于轻度低血钾状态,身体也会出现疲劳和困意。
所以,在各种激素齐心协力的“多重努力”下,吃完饭就犯困这件事,也就容易理解了。
吃完饭就犯困
该如何应对?
1. 控制饭量,饮食均衡:不要暴饮暴食,吃“七分饱”。在食物选择时均衡搭配:以粗粮、豆类、薯类代替部分精制谷物(占全部主食的1/3左右);增加绿叶蔬菜等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适量的鱼禽蛋瘦肉等。
2. 减少高脂肪、高碳水食物摄入:泡面披萨、炸鸡啤酒、蛋糕甜点、含糖饮料等高脂高糖的食物要少吃,减少胆囊收缩素和胰岛素的大量分泌,容易犯困。
3. 加强运动,饭后百步走:饭后不要待在屋子里,空气不流通。可以出门散个步,或者过半个小时,做一些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深蹲、骑行、靠墙静蹲等,让身体兴奋起来。
4. 适当多喝水:有研究表明喝水能够让你的大脑提速14%,有助于保持思维敏捷,减少困倦感。
5. 适当喝些功能饮品:可以在早、中午之间喝些咖啡、绿茶等提神醒脑的功能饮品,赶走瞌睡,保持大脑兴奋性,同时能较少影响夜间睡眠。
6. 适当小憩:本着“打不过就加入”的原则,如果实在太困,吃完午饭后,可以小憩15分钟左右,不仅能有效缓解犯困状态,还能降低体内压力激素分泌,提高下午工作效率。
白天频繁、过度困倦
可能和这5种疾病相关
01、糖尿病
糖尿病人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容易导致吃完饭后血糖“失控”,比常人更容易犯困、想睡觉。
02、低血压
餐后低血压是老年人特有的一种疾病,除了饭后困,还可能伴有一些头晕、虚弱、嗜睡的表现。
03、甲减
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容易出现记忆力差、反应迟钝、爱犯困的症状。
04、肝脏病变
肝脏是重要的代谢器官,出现病变,其解毒、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等功能会有所降低,向身体其它器官输送的养料也会减少,就易引发身体乏力,总感觉力不从心。
05、心脏疾病
如果血液供应不足,就会导致大脑缺氧,神经系统活跃性降低,从而导致睡不醒。经常出现犯困症状,也可能是心脏收缩功能出了问题。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