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在身边丨骨龄提前就是性早熟?一文告诉你“骨龄的秘密”
“医生,您快帮我们看看,我家孩子是不是性早熟了?”在杭州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生长发育)门诊,一位家长满脸焦虑。
原来,他的孩子在当地医院测了骨龄,发现骨龄比实际年龄提前,担心孩子已经是性早熟。
01
骨龄怎么测?
与年龄不一致正常吗?
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杨素红表示,在评估生长发育情况时,医生一般会建议测骨龄。不少家长误以为骨龄超前就是性早熟,其实并不能这样简单断定。
“骨龄”是什么?测骨龄麻烦吗?骨龄偏大或偏小,正常吗?
什么是骨龄?
骨龄是骨骼的成熟度,人体在发育过程中,骨骼形态及干骺端闭合时机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该规律以时间表示,即为骨龄。
骨龄广泛应用于生长发育监测,内分泌疾病的筛查、诊断、疗效评估。此外,骨龄还可应用于法医学领域进行司法鉴定,以及体育科学领域用于运动员选拔、参赛者资格认定等场景。
测骨龄复杂吗?
辐射大吗?如何评估?
很多家长误以为测骨龄较为麻烦,其实只需配合完成一次左侧腕关节正位X线光片拍摄即可。儿童进行骨龄X线摄片接受到的有效辐射剂量<0.00012mSv所接受的辐射量,因此拍摄手骨骨龄片是一种操作简易且安全性良好的检查方式。
拍完骨龄片后,医生一般会根据简单计数法、图谱法、评分法或者计算机骨龄评分系统等来评价(目前最常用的是G-P图谱法和TW3评分法)。
孩子骨龄和年龄
不一致正常吗?
一般情况下,孩子的年龄和骨龄是比较接近的,年龄增长1岁,骨龄增大1岁。但受疾病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两者会出现不同步的情况。比如孩子的年龄过一年增长了1岁,但骨龄可能只长了0.5岁或者长了2岁。因此,骨龄和年龄之间会出现差值,称为“骨龄差”。
如果孩子的骨龄差为±1岁,即-1岁<骨龄-年龄≤1岁,说明孩子生长发育正常。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身高正常,家长可以放宽心,日常生活中定期帮孩子监测身高即可。骨龄大于年龄1岁以上,为骨龄超前;骨龄小于年龄1岁以上,为骨龄延迟。这两种情况,需要专业医生进行综合评估。
02
骨龄延迟和骨龄超前
常见原因是什么?
影响骨龄的因素分为内分泌因素和非内分泌因素。内分泌因素包括雌激素、肾上腺激素、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非内分泌因素包括营养、慢性疾病、环境/饮食、遗传等。
骨龄延迟的常见原因
1 内分泌因素
甲状腺功能减退、生长激素缺乏、全垂体功能减退症、性腺功能减退或发育延迟、糖皮质激素过多(内源性或外源性)。
2 非内分泌因素
营养不良、慢性疾病、佝偻病、染色体异常(21三体综合征、Turner综合征等)、其他综合征(Russell-Silver综合征、Williams综合征等)。
骨龄超前的常见原因
1 内分泌因素
性早熟、肾上腺源性雄激素分泌过多、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 非内分泌因素
肥胖、体质性高身材、综合征(如Sotos综合征、Beckwith-Weidemann综合征和家族性男性性早熟等)。
03
不能简单地把骨龄提前
判断为性早熟
骨龄提前就是性早熟吗?
性早熟是指女童在7.5周岁前、男童在9周岁前出现第二性征的发育异常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女童在7.5周岁前出现乳房发育,男童在9周岁前出现睾丸增大。
从性早熟定义可以看出,第二性征提前出现诊断为性早熟,而不是以骨龄提前为定义。性早熟只是骨龄提前的一种原因。
身高矮就是骨龄延迟吗?
矮小症的定义是指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或第3百分位。当孩子2~3年裤子未换,身高排在班级最矮的前五名,总是坐在班里第一排,或者孩子父母或哥哥姐姐有矮小症患者,应警惕矮小症。生长激素缺乏引起的矮小会骨龄延迟。
孩子都需要测一测骨龄?
每一个孩子从出生到长大,生长发育都是有规律、持续和动态发展的,细心的家长可以监测孩子身高、体重,以判断孩子生长发育是否偏离正常曲线。
骨龄是评估孩子生长发育的一个手段,但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必须测骨龄。经过专业医生评估,孩子的生长发育、身高体重或其他指标的发育都在正常范围内,就没必要测骨龄。
骨龄监测一般用于评估生长发育偏离的孩子。如果您的孩子身高在班级里属于最矮五名或最高五名,体重属于最轻五名或最重五名,建议进行全面检查评估。通过骨龄监测,医生对孩子是否患有相关疾病进行初步诊断,进而给出相应的诊疗建议。
综上所述,影响骨龄因素的原因众多,不能简单地把骨龄提前判断为性早熟,应该综合分析影响骨成熟的内分泌和非内分泌因素,为儿童生长发育监测、疾病诊断和治疗效果制定个体化方案。
杨素红 主任医师
杭州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浙江省医学会遗传分会委员浙江省数理化儿科精准医疗常务委员,杭州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内分泌学组副组长。
从事儿内科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主要诊治性早熟、矮小症、肥胖症、甲状腺疾患、遗传代谢等疾病,发表多篇儿科学术文章。
门诊时间(杭州市儿童医院)
周三上午、周六全天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