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题专辑 > 医卫人物风采

专家在身边丨许多男性的“难言之隐”!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一表自测

来源:健康杭州 发布日期:2023-08-02 15:19 浏览次数:

几乎每一位中老年男性可能都会面对关于前列腺的难言之隐。

如果感觉自己精神状态差,小便次数多,有时候尿量特别少,尿道还有火辣辣的感觉,会阴部胀痛,可能就是前列腺发出的警报。

1.png


01

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

不但容易混淆还可能并存

夏天天气炎热,身体里的水分随汗液大量排出,尿液减少。此时,如果不及时补水,熬夜、多饮酒,同时伴有憋尿的习惯,容易导致高浓度尿液返流,刺激前列腺,产生炎症,引发感染。

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是大多数男性都会发生的疾病,会引发一系列症状,包括排尿费劲、小便滴沥、尿线变细变短等排尿期症状,以及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储尿期症状。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何华东表示,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临床症状相近,不但容易混淆还可能并存。看诊时,医生除了通过患者年龄进行判断,还会观察前列腺大小加以区分。

2.png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排尿障碍性疾病,一般发生在40岁以后,超过一半的60岁以上男性存在良性前列腺增生,80岁以上男性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比例高达83%。

何华东提醒,单纯的前列腺良性增生可以没有症状,无症状增生不需要治疗。但一旦出现排尿困难,务必及时就医。有症状的增生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尿潴留、膀胱结石、血尿、尿路感染、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02

及时发现前列腺肿瘤

定期体检至关重要

近年来,我国前列腺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何华东表示,2000年,杭州三甲医院一年的前列腺肿瘤手术平均一家不过10台。如今,仅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年就要开展数百台前列腺肿瘤根治手术。这与前列腺肿瘤的体检普及密切相关。

前列腺肿瘤具有发病慢、病程隐秘的特点。在疾病前期,患者可以完全没有特殊症状。而到了疾病晚期,前列腺肿瘤可能发生转移症状,出现骨痛、脊髓压迫神经、病理性骨折、贫血、消瘦等,此时已经错过手术根治的最佳时机。

若想及时发现,定期体检至关重要。如今,前列腺肿瘤筛查已被浙江各大医院和多数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础体检。

体检时,只需要通过抽取静脉血进行化验,观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指标。如果该指标数值明显超出正常范围,就需要到正规医院专科进一步检查。

何华东提醒,前列腺肿瘤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并无直接关系,但有家族发病倾向。有家族病史并且PSA指标异常的患者,要高度警惕,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03

前列腺疾病

有哪些治疗手段?

几乎每名男性都会遭遇前列腺疾病,有哪些治疗手段可以应对?

前列腺炎和早期前列腺增生多用药物保守治疗。前列腺炎会搭配西药与中成药;前列腺增生早期用药能缩小前列腺体积,延缓生长速度,舒张膀胱颈口,减少膀胱出口压力,让尿液更容易排出。

当增生患者出现反复尿潴留、反复尿路感染、血尿等症状时,则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对于能够及时发现的早期前列腺肿瘤,医生通常会选择通过手术根治。

3.png


何华东介绍,随着科技进步,目前可通过先进的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进行治疗。

若前列腺肿瘤出现进展,在治疗过程中,除了手术之外,还需要搭配阻断雄激素水平的内分泌治疗、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如果前列腺肿瘤能够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大大降低治疗成本,减少患者病痛,提高治愈率。

此外,何华东提醒,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很大程度上延缓前列腺疾病临床症状发生时间,减轻排尿不适程度。日常,尽可能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少饮酒,避免久坐,保持心情舒畅,切忌憋尿。


一张评分表可自测

这张自测评分表可评估泌尿系统症状的严重程度。总分数0-7分为轻度,8-19分中度,20-35分重度。

4.png

但需注意,此测试并非诊断方法,无法确定是否患有前列腺疾病,可带上测试结果,到正规医院咨询专科医生。


何华东 主任医师

5.png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南京医科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激光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及机器人学组委员,浙江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杭州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泌尿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浙江省医学会医学鉴定专家库成员,浙江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微创学组委员,德国汉堡大学附属Eppendorf医院访问学者,杭州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擅长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机器人手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微创治疗、泌尿系结石的微创治疗。

门诊时间(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每周五上午 名医专家门诊

每周二下午 专家门诊

打印 关闭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