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在身边丨一跳舞就要穿尿不湿,60岁阿姨患上“社交癌”!关键是......
拎重物、跳绳、上下楼梯……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做的动作,对不少产后宝妈和中老年女性来说却充满了挑战。
“每次稍微走快点就感觉下面‘尿流成河’。”
“出门都要随身带着卫生巾,一不小心就有尿液流出,都不敢随便蹦跳。”
……
尿失禁就是我们常说的“漏尿”,但其导致的严重后果却容易被忽视。
光鲜亮丽的外表下
却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60岁的金阿姨(化名)是某社区广场舞队的队长,经常带领舞队参加各种比赛。但她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一跳舞就会漏尿,但我实在喜欢舞蹈,所以每次排练我都会穿着尿不湿参加。”金阿姨尴尬地说。
时不时漏尿带来的生活困扰让金阿姨特别苦恼,因为涉及个人隐私她也不便与旁人提起。一番打听后,她鼓起勇气来到杭州市妇产科医院院长李香娟主任医师的门诊寻求治疗。
经详细问诊和检查后,李香娟确诊金阿姨是压力性尿失禁。在为其行尿道悬吊术(TVT)后,金阿姨的漏尿症状明显改善,终于可以欢快跳舞了!
“绝经后的妇女中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症状患者占30%-50%左右,所以不用觉得难为情,要尽早至医院进行专业治疗。”李香娟安慰道。
被称为“社交癌”的尿失禁
难言之隐下更多的是无奈
很多人认为尿失禁是随年龄增大、产后出现的自然现象,偶有少量漏尿不值得上医院治疗,甚至有人害怕说出来被别人嘲笑“尿裤子”,一直独自默默忍受。
“尿失禁是一种不能由意志控制的漏尿现象,不仅严重阻碍了患者的户外运动和社交活动,还对个人卫生及精神心理有着极大影响,所以也被称为‘社交癌’。”李香娟解释。
经历过生育及绝经女性是这一疾病的高发人群。因为妊娠及阴道分娩对盆底肌肉的过度压迫,产后腹压增高等会增加盆底肌的损伤,有三分之一的产后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
绝经后女性的雌激素减退,使尿道及膀胱三角区黏膜下静脉变细,血流供应减少和黏膜上皮退化,尿道和膀胱的浅层上皮组织张力减退,从而使尿道及周围盆底肌肉萎缩而造成尿失禁。
除此之外,多次分娩、过度肥胖、家族遗传、长期咳嗽等也是导致尿失禁的不良因素。
迈出克服心理“第一步”
提升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
李香娟介绍,尿失禁的常见分类有五种:
压力性尿失禁
指喷嚏、咳嗽或运动等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外口漏出。
急迫性尿失禁
严重的尿频、尿急而膀胱不受意识控制而发生排空,可以继发于膀胱的严重感染。这种尿失禁可能由膀胱的不随意收缩引起。
充盈性尿失禁
指膀胱功能完全失代偿,膀胱过度充盈而造成尿不断溢出。见于各种原因所致慢性尿潴留,膀胱内压超过尿道阻力时,尿液持续或间断溢出。
真性尿失禁
又称完全性尿失禁,指尿液连续从膀胱中流出,膀胱呈空虚状态。常见的原因为外伤、手术或性疾病引起的膀胱颈和尿道括约肌的损伤,还可见于女性尿道口异位、膀胱阴道瘘等。
混合性尿失禁
同时存在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
因为涉及私密性及不知道该至哪个科室就诊,近七成的患者从未接受过相关治疗,甚至长期被尿失禁所困扰。李香娟表示,尿失禁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大家不能因为难以启齿而不迈出治疗“第一步”。
根据引发病因的不同及症状轻重程度,患者可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生活方式要健康:控制饮用茶、咖啡、碳酸饮料等,避免长期蹲、站或提重物,保持排便通畅,控制好体重。
适当进行盆底肌训练:盆底肌肉锻炼即是我们常说的凯格尔运动。由主动式的收缩运动来强化骨盆底肌肉,达到加强尿道括约肌的力量,增加尿道阻力。建议每次连续10-15次,每天重复3次,6-8周为一疗程。
物理康复治疗:通过仿生物电刺激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磁刺激治疗等刺激盆底肌肉、骨骼、神经等,提高治疗效果。
手术治疗:症状严重或康复训练不佳的患者可选择进行手术治疗,医生根据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
李香娟提醒,女性尿失禁不“羞耻”,关键是日常生活中要及时进行预防治疗,从而提升自我生命质量。
李香娟 主任医师
杭州市妇产科医院院长、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曾赴德国开姆尼茨医院、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及尼姆大学访学。
擅长不孕不育、月经紊乱、尿失禁、阴道松弛、盆腔脏器脱垂、慢性盆腔痛、生殖道畸形等疾病的诊治以及各种盆底重建生殖整复手术,其中经阴道双侧骶棘韧带悬吊术(保留子宫)省内首创国内领先。
门诊时间(杭州市妇产科医院)
周二上午、周五上午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