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在线交互指导,让生命急救“零距离”
今年9月,浙江大学足球赛进行过程中,一位老教授突发心脏骤停,现场人员立刻拨打120。随后在学生们冷静的描述下,杭州市急救中心调度员通过视频电话识别病情并指导现场师生进行心肺复苏,同时告知最近AED所在位置,指导现场师生使用AED进行除颤,院前专业队伍接手后最终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抢救了回来。
这里使用的视频电话,正是今年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在市急救中心新建立的视频急救报警系统。
随着5G时代来临,杭州市卫生健康委依照“互联网﹢急救”思维,于2023年2月建立视频急救报警系统,可通过短信推送链接方式实现调度员与现场施救人员的视频交流。
当调度员接警识别为“心搏骤停”后,可立即将视频链接通过短信推送给报警人。在打开链接后,调度员通过视频持续与现场施救者进行沟通,实时指导复苏,及时对急救措施如按压部位、按压深度和按压频率等进行指导或纠正,同时鼓励施救者继续开展现场救治。
对于报警人无法理解或因现场环境嘈杂等原因无法实施边指导边施救的情况,调度员可进一步推送心肺复苏操作视频链接给报警人,使其通过更直观的视频操作展示,快速、准确地领悟指令并获得有效准确的急救信息开展施救。
视频急救报警系统的应用,在120远程指导者与急救现场报警人员之间建立真实、实时、高效的互动联系,改变了第一目击者遇到心搏骤停患者往往“不敢救、不会救”的现况,突破了传统急救中心通过电话进行语音指导的局限性,大幅度提高了远程指导 CPR 或其他急救措施的效能。
该系统投用后,杭州市急救专业团队心肺复苏成功率、脑复苏成功率分别达到了18.6%和7%,同比分别增长70%和80%,已处于国内领先,达到欧美等发达国家院前心肺复苏水平。
视频交互指导现场急救是持续开展急救信息化建设、打造城市急救智能联动“院前急救数智化新模式”、持续推进院前急救数智化改革的充分体现,进一步提升了院前综合急救能力,推动院前救治时间前移,真正实现了“呼救即抢救”。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