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至,滋补还得“对症下药”
1月6日,我们迎来了第23个节气“小寒”。
小寒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但进补并非盲目滋补。
“补什么?怎么补?补多少?”都是需要仔细斟酌的问题,普通人进补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对症下药”,选择合适自己的滋补。
按照传统中医理论,滋补主要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补气主要针对气虚体质
气虚体质:动后冒虚汗、精神疲乏、妇人子宫脱垂等体征。
中药调理
常用的补气药物有人参、黄芪、党参、白术等。
食疗补气
长期食用糯米、山药、大枣、蜂蜜、鸡肉等补气食物,可以起到补气的作用。
穴位补气
对于气虚的人,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可以选取足三里穴、脾俞穴、膻中穴、神阙穴等穴位进行刺激,达到补气效果。
补血主要针对血虚体质
血虚体质: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嘴唇苍白、妇人月经量少且色淡等体征。
中药调理
常用的补血中药有当归、熟地黄、阿胶、枸杞子等。这些中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以增强补血效果。
饮食调理
中医非常注重饮食在补血中的作用。建议摄入富含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的食物,如红枣、桂圆、猪肝、瘦肉、菠菜等。同时保持饮食均衡,避免挑食和偏食。
按摩推拿
中医的按摩推拿手法也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和生成。通过按摩患者的腹部、背部等部位,可以刺激脏腑器官的功能,提高造血功能。
补阴针对阴虚体质
阴虚体质:夜间盗汗午后低热、两颊潮红、手足心热、妇人白带增多等体征。
中药调理
可使用具有滋阴功效的药物来补阴。常见的单味中药有麦冬、芦根、白参、沙参、天冬、鳖甲、龟板、白木耳等。
食物疗法
常见的具有滋阴功效的食物有秋梨膏、蜂蜜柚子茶、鸭肉、牡蛎肉、荸荠等。此外,阴虚的人还容易上火,建议保持良好心态,控制不良情绪。
生活方式调整
生活方式的调整在补阴中非常重要,建议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
补阳针对阳虚体质
阳虚体质:手足冰凉、怕冷、腰酸、性机能低下等体征。
中药调理
可选用鹿茸、杜仲、肉苁蓉、巴戟等。
艾灸补阳
艾灸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流通,从而起到补阳的作用。常用的补阳穴位有足三里、三阴交、气海、关元等。
运动锻炼
适当多做跑步、打太极拳、练瑜伽、舞剑、八段锦等有氧运动,促进血液循环,调和脏腑气血阴阳,激发体内阳气,增强体质。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