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年仅16岁,确诊肺癌!磨玻璃结节,一定是高危的吗?

来源:健康杭州 发布日期:2024-03-07 14:19 浏览次数:

在肺部CT报告上,不少人看到“磨玻璃”的字样后吓一跳。磨玻璃结节一定预示着不良的结局吗?

16岁的小王(化名)本是处于风华正茂的年纪。一纸确诊肺癌的报告,却让他差点跌入深渊。

这一切还得从他那个可疑的磨玻璃结节说起······


左下肺有个磨玻璃结节

16岁男孩确诊早期肺癌

半年前,小王在学校组织的健康体检中,发现了肺部影像异常。随后,家人带他来到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结核病诊疗中心复查,明确了结核诊断。

由于其左下肺的混合磨玻璃结节依然十分可疑,胸外科会诊后考虑这是一个高危的肺部结节,建议家属密切随访。

1.jpg

3个月后,小王再次走进市红会医院复查,胸部CT显示右上肺结核病灶有明显吸收,但左下肺的混合磨玻璃结节并没有吸收,考虑为早期肿瘤,可以继续随诊复查,也可以手术治疗。

为了保险起见,小王和家人决定进行手术治疗。完善检查后,胸外科副主任医师钟方明在单孔胸腔镜下开展了左肺背段切除术。病理结果显示:不典型性腺瘤样增生伴局灶原位腺癌!

2.jpg

术后,小王很快康复出院了。出院时,钟医师告知他们,原位癌属于肺癌最早期阶段,临床上肺原位癌的治愈率很高,手术后小王只需定期复查便可。

钟医师提醒,直系亲属肺癌家族史、吸烟、二手或环境油烟的吸入、职业致癌物质暴露、慢性肺部疾病史、个人肿瘤史等都是诱发肺癌的危险因素。


为何谈“磨玻璃”色变?

肺部磨玻璃结节是一种基于密度改变的影像学表现,只要是引起肺泡腔充气程度的任何改变,都可以在CT影像上形成磨玻璃结节。

就是说,磨玻璃结节只是影像学上一种客观的描述,不代表疾病本身或者预示着病情走向。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谈到肺部磨玻璃结节会色变呢?原因就是,肺部磨玻璃结节中有一部分会发展为早期肺癌。

好的“磨玻璃”和坏的“磨玻璃”

肺部磨玻璃结节有良性病变和恶性肿瘤之分。良性病变包括肺部炎症、真菌感染、炭末沉积等,恶性肿瘤就需要考虑肺癌。

磨玻璃结节一般呈惰性渐进式生长,浸润前阶段包括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和原位癌,肺腺癌又分为微浸润腺癌和浸润性腺癌。典型的发展过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癌(AIS)→微浸润腺癌(MIA)→浸润性腺癌(IAC)。

良性磨玻璃肺结节(多为感染性)可以在一定时间内(1~12个月,甚至更久)消散、缩小、消失,所以良性的肺部磨玻璃结节是不需要开刀的。

长期且持续存在、实性成分比例增加的肺部磨玻璃结节,会使恶性肿瘤的概率增高,被认为可能是肺腺癌的惰性亚型。一般生长缓慢,且高发于东亚人群,多为女性不吸烟患者。


有“磨玻璃”到底要不要手术?

如果是首次胸部CT检查发现的,不建议手术干预,建议定期复查胸部CT随访,观察肺磨玻璃结节的大小及密度变化。一般10毫米以下甚至20毫米以下的纯磨玻璃结节,都推荐随访观察。

如果跟踪复查多次胸部CT,提示有增大或实性比例增加时,可考虑外科手术。特别是影像学提示可能是微小浸润癌、浸润性腺癌时,建议手术治疗。

如影像学提示是不典型的腺瘤样增生或原位癌,则建议定期胸部CT复查随访,动态观察其变化。

肿瘤性肺部磨玻璃结节是否选择手术,取决于该结节所处的病理阶段:微小浸润腺癌、浸润腺癌建议手术治疗。如果原位癌在8毫米以上、病人心理压力大、愿意开刀这三个条件都满足,也可以进行手术。

一般认为,在肿瘤转移之前手术切除病灶,是疑似早期肺癌的肺部磨玻璃结节处理的最佳时机。对于无法辨明病理阶段的结节,也建议定期随访观察CT检查结果。如果有大小、形态、密度的改变,请及时就医。

打印 关闭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