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在身边丨身上留下的痘疤,竟长成了“小肉球”!单靠手术也难治好
本期专家
彭建中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个人简介
在皮肤美容外科方面拥有丰富的临床和科研经验,擅长皮肤美容、微整形、面部毁损性疾病重建修复。
门诊时间
周三全天:皮外科(名医门诊)
周五上午:皮外科(注射美容)正高
本期看点
什么是瘢痕疙瘩?
隆起的疤痕具有三个特征,就需要警惕。
治疗难缠的瘢痕疙瘩,不仅是“手术切除”这么简单!
3点判断是否为瘢痕体质。
如何预防瘢痕疙瘩?
01
大学留下的痘疤
在身上”发芽”、长大
“医生,你能不能告诉我这个究竟是什么?疤怎么还会自己长大的······”今年28岁的小杨(化名)慕名来到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外科主任彭建中主任医师处就诊。
掀开衣服,只见他的胸口、后背等处有好几个大小不一、颜色发暗、形状扁扁、硬邦邦的肉团。
图片由稿源提供
小杨说,自己大学时,胸前和背部特别爱长痘,反反复复,让他特别烦恼。于是,他常常忍不住会去挤这些痘,胸口留下了不少印记。
可万万没想到,这些痘疤久久消不下去,还从最初痘痘的形状,逐渐变硬变大,成了一个个小肉球。最大的有1元硬币大小,像个“小蘑菇”,时而又痛又痒,时而破溃流脓。穿衣服勾到更是痛得仿佛能掀起整块肉。
图片由稿源提供
工作之后为了形象,小杨也在家乡做过一次切除,但疤过了一段时间又会死灰复燃,“现在只能穿深色宽松的衣服,就怕别人发现这些奇怪的疤痕”。
02
皮肤修复“用力过猛”
变成了难缠的瘢痕疙瘩
“这个是瘢痕疙瘩,是瘢痕组织过度增生了。”检查后,彭建中给了小杨肯定的答案。
简单来说,瘢痕疙瘩就是皮肤损伤以后,修复过程过于猛烈刹不住车,局部的成纤维细胞和胶原蛋白生产过多,导致瘢痕组织向周围正常组织浸润性生长。
图片来源于版权图库,请勿转载
瘢痕疙瘩的出现很难预知,虽然它常常在创伤、手术、烧伤、穿耳洞出现,但并非只有大的伤口愈合时才会引发瘢痕疙瘩,毛囊炎、痤疮、蚊虫叮咬等也有诱发风险。
门诊中,很多患者都是在出现瘢痕疙瘩后,才回想起来自己当初不起眼的伤口。
图片由稿源提供
03
隆起的疤痕具有三个特征
就需要警惕
除了前胸和后背,下颌、肩部和耳部也是瘢痕疙瘩喜欢的生长的部位。它们形态各不相同,多为球状和条状,有些呈片状。
图片左2为彭建中主任医师
当发现隆起的疤痕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就需要警惕,最好及时求助医生。
瘢痕超出皮肤损伤范围,如一颗痘痘长出一个肉团,打一个耳洞变成一个球;
瘢痕没有自然消退的趋势,如半年到一年后仍持续生长,并向周边发展;
瘢痕外观高出皮肤表面,发红充血,有的伴有明显痛痒,甚至影响睡眠。
因为瘢痕疙瘩的治疗要趁“小”,一旦不幸形成大面积的瘢痕疙瘩,可能需要植皮或进行皮瓣的显微修复重建。
图片由稿源提供
至于治疗难缠的瘢痕疙瘩,不仅是“手术切除”这么简单!“如果只是单纯切除,切除之后留下的刀口又长成瘢痕疙瘩的风险依然很高。”彭建中解释。
除了常规的手术+放疗方式,目前对于不同时期的瘢痕疙瘩,还有注射、药物、激光等非手术的治疗方法。医生会根据瘢痕疙瘩的大小、数量以及预期效果综合考虑,采取最适合的治疗方式。
04
3点判断是否为瘢痕体质
一起远离瘢痕疙瘩
想要少受瘢痕困扰,首先需要评估自身的身体状况,特别是瘢痕情况。
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指标简单判断自己是不是「瘢痕体质」:
不同部位或者同一个部位,多次受伤或者手术总是留有瘢痕,并且时常突出皮肤表面,摸起来很硬;
一些不经意的轻微损伤,都会留有瘢痕;
家里有多位亲人出现过上面两条所描述的情况。
以上3条符合2条的朋友,就要日常预防皮肤损伤,在如割双眼皮、打耳洞、切痣等操作侵入皮肤的操作前,一定要与医生深入沟通,充分评估“可能留疤”的风险和手术效果。
图片来源于版权图库,请勿转载
同时,出现痤疮、伤口、感染等情况建议尽早治疗,最大程度缩小炎症区域。
在受伤后,正确处理伤口,及时进行清创、消毒、缝合处理。避免抠摸,避免牵拉,控制炎症和感染,避免局部炎症感染进一步加重,伤口迁延不愈,导致瘢痕形成风险增加。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无菌伤口抗菌敷料,根据情况采取“湿性愈合”。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