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起大降温!穿衣搞不清这点,难怪暖不起来
时至年关,天气却愈发复杂起来。1月26日-27日较强冷空气来袭,气温将大幅下降,降温幅度可达7℃~9℃,27日最高气温降至10度以下,风力也会明显增大。
不同于前面冷空气的小打小闹,这一次的冷空气在全国来说是今年的首场寒潮。大家出门记得多穿点,不要着凉。
不过,穿衣服有讲究,并不是穿得越多就越保暖!
穿衣不搞清这点,难怪暖不起来
穿衣保暖的秘诀其实并非穿着的件数,秘密在于身体和衣服之间的空气层。
其实,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本质上来说,冬天穿衣加热的其实是空气层,而不是衣服本身。当我们穿上衣服后,身体和衣服之间的空气层厚度加大,保温性也随之增加。
但是当你一旦穿得过厚,空气对流加大,热量流失得反而更快。人在寒冷的环境中仍会少量地排汗,穿着过多时易导致大量流汗,水不仅会把衣服上的暖空气层排挤掉,还容易形成湿气带走热量。
冬天怎么穿最保暖?教你“三明治穿衣法”
“曾上过热搜的‘三明治穿衣法’可以作为穿衣参考。”郑医生分享道。
三明治穿衣法即将衣物分为三层来穿搭:内层贴近皮肤,选择透气、舒适的材质;中层为保暖关键,可选羽绒服或毛呢外套;外层侧重防风防雨,可选防水外套或风衣。通过灵活调整各层衣物,可以在不同天气下保持舒适和温暖。
郑医生提醒,只有科学保暖、增强机体免疫力,才能有效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冬天哪几个部位,要重点保暖?
不同的人重点保暖的部位不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
呼吸道疾病患者:特别注意头、颈部保暖。对于呼吸道类疾病患者,室内保暖尽量保持室内温度在18℃左右,这是对人体健康相对理想的温度。使用加湿器或将湿布悬挂在室内,以调节湿度在45%左右,预防冬季干燥空气诱发的慢阻肺症状。
室外防寒保暖:外出时穿戴适当,注意室内外温差,及时添减衣物,可以参考“三明治式穿法”。外出时记得佩戴口罩、围巾和帽子,以减少冷空气对呼吸道的直接刺激,预防受凉感冒。
“老寒腿”关节病:特别注意关节保暖。
图片由稿源提供
“老寒腿”过冬难!寒冷天气下,膝关节更容易受伤,因此建议大家在锻炼时佩戴护膝。护膝不仅可以起到保暖作用,增强局部血液循环,还能对膝关节起到缓冲和保护作用,避免发生运动损伤。
心脑血管疾病:注意全身保暖。寒冷的空气容易导致血管收缩、身体耗氧量增加、血液黏稠度增加,进而导致血压、心脑血管的不稳定因素增加,造成血管内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诱发心梗、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针对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降温后室内外温差大,冷热温度的突然变化会暗藏“杀机”。所以,尽量让身体长时间保持同一温度,外出要注意全身保暖。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