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在身边丨痛经近20年,确诊“不死的癌症”!解决它其实不难
本期专家
林开清
●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 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
个人简介
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20余年,擅长妇科疑难杂症的诊治,尤其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子宫疤痕憩室、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以及宫腔相关疾病、妇科恶性肿瘤等方面的微创治疗。
门诊时间
名医门诊:周一上午
名医地点:1号楼三楼妇产科门诊(第三诊间)
本期看点
什么是子宫腺肌症?主要有哪些临床表现?
怀疑得了子宫腺肌症,怎么办?
如何预防子宫腺肌症?
01
痛经近20年确诊了
一次手术病灶全部清除
王女士(化名)年仅37岁,可被痛经折磨快20年了。每到特殊时期,她抱着热水袋、喝着红糖水,“下辈子一定要做个男人”。
后来,痛经越发严重,有时腹痛会持续大半个月,口服止痛药都不太顶用,月经量也大大增加。最近两年还开始出现同房疼痛不适,经期腹泻,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在闺蜜的推荐下,王女士慕名来到了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妇产科林开清副院长的名医门诊。
林教授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以及结合相关的检查,诊断王女士所患疾病为子宫腺肌症,同时合并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结合王女士的病情、年龄以及生育要求等等,林教授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加盆腔深部内异病灶切除术。
林教授日常手术中
术中应用林教授自主研发的直肠导光探头(已申请国家专利),在不损伤肠道的情况下对直肠表面的深部内异病灶进行彻底地切除。
结合术后长期药物管理,王女士的生活焕然一新,痛经、异常阴道出血等症状全部消失。最近一次复诊,她表示正在积极备孕,准备迎接人生的新阶段。
02
子宫内膜跑错地方
痛到“生不如死”
“许多人不知道,痛经背后可能隐藏着子宫腺肌症这个‘隐形杀手’。这种疾病会让女性在生理期之外,也饱受疼痛的折磨。”林教授说。
子宫腺肌症是一种慢性、非恶性的妇科疾病,就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异常地侵入子宫肌层,并在其中弥漫性生长。这一病理过程伴随着周期性出血和炎症反应,导致子宫结构异常与功能失调。
图片来源于“太帅图库”
该病多发于育龄期女性,尤其是30-50岁年龄段,主要有以下几种临床表现:
痛经:最为典型的症状,表现为逐渐加剧的经期疼痛,常需强效止痛药缓解。
月经失调:包括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及不规则出血。
生育障碍:约20%-40%的患者面临不孕问题,或与胚胎着床失败、流产风险增加有关。
子宫增大:体检时可触及增大的子宫,质地变硬。
伴随症状:如慢性盆腔痛、性交不适、膀胱或直肠压迫症状等。
03
招惹这种纠缠不休的痛
该怎么办?
怀疑得了子宫腺肌症,医生可以通过体检了解患者的子宫大小、形态等,并结合病史进行初步判断。
此外,如B超、MRI、CT等影像学检查也可以更清晰地查看子宫的情况,进一步明确诊断。
磁共振显示的子宫腺肌症图像
子宫腺肌症的治疗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症状及生育要求进行个体化选择,多学科协助。手术与药物治疗方案可同时选择。
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等,用于缓解疼痛、缩小病灶。
手术治疗:病灶切除术、子宫动脉栓塞术、子宫内膜去除术,子宫切除术等。
介入治疗:微波消融、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射频消融(RFA)等,为轻中度患者提供无创或微创治疗选择。
综合管理:结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支持及生活方式调整,实现全面管理。
04
不危及生命,但疼是真的疼
“不死的癌症”退退退!
林教授提醒,面对疼痛不该选择“忍受”,而应当作身体的健康警报,积极寻求专业帮助。
子宫腺肌症虽然被称为“不死的癌症”,但并非不可战胜,通过科学的诊断、个性化的治疗及积极的生活方式调整,可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要想避开子宫腺肌症,日常生活中做好以下几点:
定期体检:尤其是对于有家族史或相关症状的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减少压力,有助于调节内分泌。
科学避孕:避免不必要的宫腔操作,减少子宫内膜损伤风险。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