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在身边丨亲友面前笑哈哈,她却早已闪过轻生念头
本期专家
谭忠林
●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抑郁障碍科主任、主任医师
个人简介
擅长抑郁障碍的诊断与系统治疗、自杀评估与干预。
门诊时间
周一上午、周三下午
本期看点
抑郁症有哪些表现?
什么是“微笑抑郁症”?
确诊抑郁症一定要住院吗?如何自救?
如何陪伴抑郁患者?
01
事业遭遇“滑铁卢”
亲友面前笑哈哈的她却想过轻生
委屈、抱怨、愤怒、沉默……坐诊抑郁症专病门诊,谭忠林见过太多的不良情绪。
30多岁的李女士(化名)和丈夫在杭创业多年,事业顺利、家庭和睦,让不少人羡慕。
前两年,小两口商量扩大经营规模,换了办公场地,新招来不少人,没想到一年下来,现实与当初预估的差距很大。
尽管在亲朋好友面前仍然笑哈哈,但李女士内心痛苦。“我们面临贷款还款压力,吃不下饭,每天靠安眠药才能入睡,半年瘦了20斤。”
前两天,脑海里竟突然闪过一了百了的念头,好在她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挂了抑郁症专病门诊专家号。
经过量表评估和诊断,李女士被确诊为中重度抑郁症。在谭忠林的建议下,她把一部分工作交给爱人,开始了药物和物理的康复治疗。
02
就像大脑患上“重感冒”?
“微笑抑郁症”更隐匿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有人形容它就像大脑患上了“重感冒”,往往会出现以下这些表现。
身体方面:出现食欲下降、失眠、困倦却难以入睡、心慌心悸、乏力等。
心理方面:注意力不集中、发呆、情绪差、自我厌恶、兴趣降低等。
社会功能方面:不愿意社交,陷入自我封闭,原先擅长的或者能做的事情不愿意继续,对工作失去意愿或者总在工作中出错。
图片来源于稿源单位
不同人群的抑郁表现各有特点。如: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不说话、哭泣、烦躁易怒,有轻生念头。
产后抑郁则是持续悲伤、不知所措,与宝宝无法形成亲密关系。
老年人抑郁症往往与自身高血压、糖尿病或长期疼痛等有关。
生活中,部分像李女士这样的“微笑抑郁症”患者内心昏暗痛苦,脸上却挂着笑容,症状更隐匿。这类患者难以及时得到外界帮助,进而更容易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所以,并不是每个抑郁的人都会展现出悲观的状态,不能简单以人表现出来的个性判断。
“抑郁症不是‘想不开’,它需要联合药物、心理、物理等方法进行治疗,而且越早治疗越好。”谭忠林说。
03
春季谨防情绪“中毒”
抑郁症三问三答
“气温上升,情绪问题也多了,最近我们医院抑郁症门诊很忙,来‘加号’的患者不少。”年后坐诊,谭忠林有感而发。
图片来源于稿源单位
门诊中,常常有患者提出以下这些疑问:
问:确诊抑郁症一定要住院吗?
谭忠林:不是!绝大部分患者在门诊治疗就够了。抑郁症的主要特点是持续悲伤,对通常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同时没有能力从事日常活动,并且这些现象持续至少两周。
问:出现抑郁情绪如何自救?
谭忠林:与你信赖的人谈论自己的感受,寻求医生的帮助,抑郁症在正确的帮助下能够好转。继续从事平时喜欢的活动,常与家人和朋友联系,经常运动,哪怕只是短距离散步。坚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习惯。职场人群可以给自己放个假,停止思维反刍,避免反复回想过去发生的事情,陷入无限期内耗,同时避免或限制酒精摄入等。
问:如何陪伴抑郁患者?
谭忠林:注意倾听,不必评论他们说的话是否有道理。不说“加油,你一定能好起来”,可以说“如果有需要就告诉我,我很愿意为你做些什么”“我就在你身边,我会陪着你”。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