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吃好几天,肠子破了个大洞!“以后再也不敢了...”
春日食鲜,近期杭州人餐桌“顶流”,竹笋必定算上一个。
图片来源于稿源单位
家住临平的王大伯(化名),这几天也餐餐不离笋,结果坏了,竟把自己吃到消化道穿孔,事后的他肠子悔青,“以后再也不敢这么吃了!”
连吃几天春笋
肠子吃出“巨大窟窿”
几天前的凌晨4点多,70岁的王大伯捂着肚子、面色苍白、痛到蜷成一团,被家人送到了临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外科。
副主任徐超为王大伯进行了查体,并结合病史安排了全腹部CT检查,初步诊断为消化道穿孔。“情况比较危急,必须马上处理!”
图片来源于稿源单位
在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后,徐主任果断决定为王大伯施行“腹腔镜下腹腔探查术+穿孔修补术”。
术中探查发现,王大伯腹腔内有大量脓性液体,十二指肠降部有一个1.5cm*1.5cm的巨大穿孔灶,周边呈瘢痕性水肿。
图片来源于稿源单位
在麻醉科、手术室多学科团队全程护航下,手术过程顺利,目前已经出院。
十二指肠穿孔
其实是“吃出来的”毛病
其实,王大伯的穿孔并非偶然,而是日积月累“吃出来的”。
发病前,王大伯曾连着吃了好几天的春笋,与此次穿孔与逃脱不了干系。
徐主任表示,十二指肠穿孔是十二指肠溃疡严重并发症,起病急、变化快、病情重,常因不健康生活习惯、药物不良作用、情绪波动引起。
图片来源于“太帅图库”
典型表现为突然发生剧烈腹痛、反酸、烧心、恶心呕吐等。若不及时处理,会引起感染和内出血等并发症,可能会危及生命。
杭州人超爱的“一口鲜”
谨防背后的“温柔刀”
“最近一段时间,急诊外科连续接诊了好几例高龄的消化道穿孔患者,其中约有一半以上与近期饮食不当有关。”徐主任说。
眼下正是春笋大量上市的季节。竹笋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微量元素,是春季餐桌上的“常客”。腌笃鲜、油焖笋、春笋炒腊肉······都是杭州人超爱的“一口鲜”。
然而,竹笋质地粗糙、纤维素含量高,消化难度较大。尤其对中老年人群而言,消化功能随年龄增长逐渐减退,大量食用竹笋可能加重胃肠道负担,甚至诱发黏膜损伤、溃疡加重,严重时可能导致穿孔等急症。
吃对这盘家常菜
别让春笋变“春损”
春笋的烹饪方式多样,无论是搭配肉类炖煮,还是清炒、凉拌,都能展现出不同的风味。
不过,吃春笋也是一门学问,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好好享受这份春天的馈赠。
徐超副主任坐诊图
吃对这盘家常菜,徐主任建议:
1 适量食用,细嚼慢咽
建议单次食用量不超过100克,充分咀嚼以减轻胃肠负担。老年人、胃肠功能较弱者及患有消化性溃疡的人群需格外谨慎。
2 充分烹饪,减少刺激
竹笋含草酸及粗纤维,建议切片后焯水5-10分钟,搭配肉类炖煮软化纤维,避免凉拌或爆炒等可能增加消化难度的做法。
3 关注身体信号,及时就医
若进食后出现持续腹痛、腹胀、反酸或黑便等症状,需警惕消化道损伤,应立即就医排查。中老年人可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早发现、早干预潜在病变。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