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在身边丨“带管”生存8年!突然大口咯血,一查右肺全毁了…
本期专家
钟方明
●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胸外、结核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个人简介
擅长结核病的外科治疗、咯血的介入栓塞治疗,以及胸部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
门诊时间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凤起院区:周一上午,周四上午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钱塘院区:周五上午
本期看点
外科手术是结核病的“硬核”救命方式
什么是结核?肺结核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01
29岁小伙的噩梦:
确诊结核,胸管一放就是8年!
小叶(化名)21岁那年,被确诊为肺结核,他本以为按时吃药就能康复,一个月后他突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
去医院一检查,原来肺内的支气管被结核菌“侵蚀”出了烂洞,气体漏到了胸膜腔,形成了可怕的结核性支气管胸膜瘘。
为了救命,医生给他放置了胸管引流,这一放就是8年!
这8年期间,小叶病情起起伏伏,他带着这根胸管四处求医,不断调整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但胸管一直无法拔除。
半年前,29岁的小叶在当地医院突然出现大咯血,大口鲜血很快就咳满了半纸杯,胸管里也涌出了鲜红色的液体。
小叶立刻被跨省转诊至对此类疾病救治经验丰富的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浙江省结核病诊疗中心)结核外科,钟方明副主任医师团队紧急进行了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手术成功止住了咯血。
图片来源于稿源单位
经过观察,钟主任发现小叶由于长期胸腔感染,胸腔内出现了慢性渗血。
在仔细询问病史和仔细评估各项指标后,钟主任告诉小叶,他的右全肺已经因结核感染近乎毁损,还合并有霉菌感染。
他建议小叶在药物治疗控制感染后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切除失去功能的毁损肺,并有拔管的希望。
经过两个月的抗真菌治疗和抗结核治疗,小叶再次找到钟方明主任接受手术治疗。
结核外科团队经过7个半小时的努力,成功切除了毁损的肺部组织,清除了胸腔里的脓液。小叶终于摆脱了长期带管的困境,重获自由呼吸!
02
手术不是“最后手段”
而是“硬核”救命方式
“很多人都有误解,以为外科手术是结核病治疗的最后手段,其实并不是如此。外科技术能在诊断、治疗、并发症处理等多个方面对结核病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钟主任说。
小叶重获新生的亲身经历体现了外科技术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多重价值:“精准诊断、清除耐药病灶、挽救器官功能”。
结核可以侵入人体除牙齿、头发、指甲以外的任何部位,尤其是肺外结核,由于药物渗透性差、耐药性提升、免疫微环境复杂化等原因,导致诊断率低,致残率高。
而外科手术结合近几年高速发展的检测技术,能起到快速精准诊断,从而降低结核病的播散,减轻结核病致残风险。
对于耐多药肺结核及肺结核瘤(大于3cm)的病人,手术切除不可逆、难以吸收的病灶,可以清除体内感染源,减少传染性。
对于大咯血这种急危重并发症,介入手术的干预能有效降低疾病死亡率。
感染结核病后,往往会导致多脏器的损伤,例如骨结核、泌尿系统结核、生殖系统结核等,这些脏器损伤的后遗症也可以通过外科手术进行干预修复。
钟主任提到,结核病外科手术并不是盲目的,术前需要充分评估心肺功能及结核耐药情况,在抗结核药物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手术干预。
术中以“清除病灶+保护功能”为原则,术后仍需要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以防止复发,并促进功能康复。
03
结核病是致死性传染病中的头号杀手
出现这些症状要重视!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作为一个全身系统的疾病,结核病是致死性传染病中的头号杀手,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
肺结核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对症治疗及手术治疗为辅。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为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
一旦出现如大咯血、胸腔积液、脓胸、缩窄性心包炎等外科手术处理指征,也需尽早外科处理。
医生提醒,肺结核的早期症状可能包括咳嗽、咳痰、午后潮热和夜间盗汗。
如果咳嗽持续两周以上,应尽快就医检查,以排查结核病。延误治疗可能导致各种并发症。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