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关怀版
退出关怀版

“爱自己”的3个误区,很多人搞错了

来源:健康杭州 发布日期:2025-03-04 10:57 浏览次数:41次

“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我治愈了一切。”

“拒绝摆烂,我的余生主打就是取悦自己。”

······

如今,社交平台上充斥着很多“自我关怀”的帖子。自我关怀,是通往幸福与内心平静的一把钥匙,但你真的会“自我关怀”吗?

1.jpg

图片来源于社交平台网友评论

“自我关怀”就等于是自私吗?

我们不提供标准答案,只为你准备一面镜子——通过科学验证的方法论与可落地的行动清单,帮助你在喧嚣中搭建通往真实自我的桥梁。


01

“自我关怀”≠自私

自我关怀(Self-Care)是一种有意识的、主动的行为,旨在通过满足身心需求来维护个体的身心健康与幸福感。

它类似于我们对待他人时的关心与呵护,但将这种关怀的对象转向自己。

自我关怀不是“自私”,而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压力的主动管理。


02

“自我关怀”的常见误区

自我关怀 = 自我放纵?

错误认知:认为自我关怀就是熬夜追剧、暴饮暴食或无节制购物。

正确实践:自我关怀需要觉察性,例如选择对身心有益的活动(如瑜伽,而非刷短视频)。

自我关怀是软弱的表现?

错误认知:“强大的人并不需要照顾自己。”

正确实践:自我关怀是强者生存的策略,如同给手机充电才能持续使用。

自我关怀必须完美执行?

错误认知:“如果今天没做到,就说明我失败了。”

正确实践:接受不完美,哪怕只是抽出1分钟进行深呼吸都是胜利。


03

“自我关怀”的四个象限

加拿大心理治疗师Christine Neff提出的“自我关怀四象限”,我们不妨从这四个方面入手,来掌握自我关怀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1)身体觉知

暂停用“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鸡汤话术抚慰自己。按时吃饭、充足睡眠、定期体检——这些看似基础的行为,实则是对抗焦虑最坚固的防线。

实践方法:感官疗愈档案

建立个人气味银行:记录不同香调带来的情绪变化(如木质调放松 / 柑橘调提神)。

制作声音疗愈歌单:雨声 / 海浪 / 篝火声各存3分钟片段。

开发触觉地图:标注家中最柔软的坐垫 / 最治愈的抱枕位置。

(2)情绪接纳

允许自己脆弱。试着写下情绪日记:“今天我感到……(愤怒/悲伤/孤独),因为……(具体事件)。”

通过具象化表达,将混沌的情绪转化为可处理的“问题”。

实践方法:情绪急救箱

准备三件能带来安全感的物品:如薄荷糖、暖宝宝、便利贴。

设计专属暗号:当焦虑值达到临界点,就对着空气画个爱心。

写下三个“允许清单”:允许犯错 / 允许休息 / 允许不完美。

(3)认知重构

当脑海浮现“我不值得”的念头时,立刻用“证据检验法”反驳:

过去有哪些时刻,我为自己感到骄傲?

如果朋友处于同样的处境,我会对她说什么?

实践方法:社交断舍离清单

绘制“能量流向图”:用不同颜色标注消耗型/滋养型人际关系。

设置“情感缓冲带”:重要对话前先深呼吸三次再回应。

学会说“不”的三种温柔表达:“我现在需要独处充电”“这件事让我有点为难”“抱歉,今天可能无法参加”。

(4)关系边界

学会对消耗型的人说“不”。

人际关系中的能量守恒定律同样适用——如果你总是向外输出爱,却无法接收滋养,终将枯竭。

实践方法:成长可视化系统

绘制“自我关怀进化树”:每完成一个实践就贴上星星贴纸。

设计“温柔里程碑”:将坚持21天的习惯刻在小木块上。

创建“成就博物馆”:用便利贴收集日常小确幸瞬间。

打印 关闭

朗读

该链接属站外链接,将无法使用辅助浏览工具! 是否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