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科普

谁懂啊,脸上的“钉子户”太难搞!很多人走错了第一步

来源:健康杭州 发布日期:2025-03-06 09:25 浏览次数:

一觉醒来,发现痘痘在脸上“安营扎寨”了?自此又和痘痘展开了一场“拉锯战”,势必要把它们一网打尽。

可“痘星人”的痛苦谁懂啊~

为了“面子工程”,他们用尽所有的力气,但痘印、痘坑却就在那里,不离不弃。粉色或褐色的印记、一个接一个的小坑、月球表面般的凹凸不平……

1.png

图片丨《第五届痤疮周科普手册》

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想要去痘印,第一步要先分清它们的类型,才能从容应战!


01

恼人的痘印

到底是个什么妖怪

如果痘印平整,颜色发红,那么它一般属于炎性痘印。

红色痘印主要是痤疮后的炎症免疫反应导致的。痤疮的炎症会导致真皮层中的毛细血管扩张或增生,形成暂时性的红印。

一般情况下,红痘印会随着代谢自行退去,快的几个星期,慢的则需几个月。

2.png

图片来源于稿源单位

如果痘印平整,颜色发黑,那么它就是“黑化”的炎性痘印——色沉痘印。

有炎性痘印的皮肤十分敏感,一旦没有做好防晒,皮肤就会通过生成黑色素抵御紫外线的伤害。

当黑色素沉积在原来有痘印的地方,就出现了色沉痘印,自行消退时间更长。依据黑色素在皮肤中的深浅而不同,表皮层相对容易,真皮层则需要的时间更长。

3.png

图片来源于稿源单位

如果痘印并不平整,且能清晰地看到如同“月球表面”一样的坑或凸,严格来讲,这应该叫痤疮瘢痕。


02

痘印一直好不了?

除了要耐心、好好护肤

最重要的还是制服痤疮

被痘坑困扰的朋友往往着急!

因为痘印所在部位、个体代谢速度等有差别,请你给皮肤多一点耐心和时间,也要做好日常护肤,保护好皮肤屏障。

而最最最重要的还是请一定要先规范治疗痤疮,控制导致炎症的原发病,再解决痘坑的问题。

让许多人留下痘印、痘坑的就是囊肿性痤疮,分为单纯性囊肿和多发性囊肿两大类。

4.jpg

图片来源于稿源单位

单发性囊肿往往是在丘疹型痤疮还没有完全成熟化脓时,错误的挤压引起的皮肤深部感染,属于人为灾难。

5.jpg

图片来源于稿源单位

多发性囊肿则大多是重度粉刺控制不佳所诱发。确实,粉刺型则外形比较低调,持续时间长,一颗粉刺从出现到破裂消失超过三个月,往往旧痘还未祛、新痘长满脸,一旦不坚持治疗就容易留下印迹。

此外,您还可以在专业医生的建议下,尝试红蓝光、光动力、“刷酸”、激光、中医药等方法。


03

脸上的“钉子户”

该拿TA们怎么办?

痘疤不能自己长好,也很难通过涂抹药物完全消除,该怎么办?

当然,解决“钉子户”的办法也有!

随着科技进步,用光电手段治疗痘印痘坑已经比较成熟。下面就简单介绍几种:

对付较为严重的痘坑:

点阵激光

用激光把皮肤瞬间气化,类似在皮肤表面打了很多小孔道,促进皮肤,再次产生胶原蛋白,帮助色素颗粒的排出,此外点阵激光还能起到封闭扩张血管的作用,可以对痘印起到一定的改善效果。

黄金微针射频

通过紧密排列的针头刺入真皮层,针头释放射频能量,对于真皮层直接造成一定程度的热损伤(安全范围内的损伤),激发皮肤自身的修复能力。

7.png

图片来源稿源单位,仅供参考

对付痘印:

化学换肤

也就是前面提过的果酸焕肤,通过加速表皮废旧角质更替,减轻色素。

光子嫩肤

强脉冲光照射皮肤深部组织后会产生光热作用,可被组织中的黑色素及血管内的血红蛋白优先吸收,破坏色素团 ,因而能一定程度上改善痘印、毛细血管扩张等。

8.jpg

图片丨光子嫩肤治疗(2次)

当然还有微针、注射填充、局部封闭药物(针对痤疮后增生性瘢痕)等。具体治疗方案,还是需要医生面诊后制定。


04

痘痘这些误区你也曾踩过

但不要踩第二次了

不正确护肤、外用药物、化学剥脱及物理治疗等这些常见的痤疮后遗皮损,还可诱发痤疮患者并发皮肤敏感。

所以,以下误区别再踩了!

1.长痘后就要多洗脸、多清洁?

错。局部清洁应选择温水或温和的洁面产品,去除皮肤表面多余油脂、皮屑和细菌的混合物,但不宜过分清洗。

2.痘挤掉就好了?

错。“挤痘一时爽,感染火葬场。”且不论用手或工具能否保证干净,这样的操作很容易引发感染或是挤伤皮肤。

同时,还有一部分看不见的半截痘痘连带着细菌、油脂等,被推进了更深层的皮肤里,可能引发深层皮肤发炎。

3.多敷面膜可以消「痘」?

错。粉刺痘痘反而会因此冒得更厉害。建议每周最多敷2~3次面膜。

4.维A酸、水杨酸、果酸……别人用得效果好,一样照单全试?

错。维A酸等都有调节皮肤表面角质细胞代谢的作用,但如果皮肤本身就敏感、薄,过度使用它们,反而雪上加霜。

5.祛痘洗面奶和水乳等护肤品能护“痘”周全?

错。在选择相关护肤品时,千万不要给自己挖坑。请各位先正确判断自己的肤质,再试验是否敏感后,最后得出基本的判断。如果已经医生面诊,务必规避含有医生提醒的相关成分的产品。

6.两周见效?就选「它」?

错。皮肤的细胞从基底层生发出来,慢慢移动到皮肤表面变成角质(死皮)脱落,约需28天。所以,皮脂腺分泌功能亢进,更需要长时间调整。

短期见效的产品,很有可能非法添加了抗生素、激素等成分,利用抗生素、激素强大的抗炎能力,短期内改善痘痘,但很多人可能会引发激素依赖性皮炎,产生毛细血管扩张、红血丝、敏感、干燥、刺痛等“毁脸”症状。

打印 关闭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