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专家在身边丨“我没有精神病!”诊室里母子对峙,一查确实成瘾了

来源:健康杭州 发布日期:2025-04-01 09:07 浏览次数:

本期专家

徐鸥

640 (1).jpg

● 杭州市儿童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

个人简介

擅长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所致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和治疗,亲子关系及家庭危机干预的诊疗和咨询。

门诊时间

临床心理科:

朝晖院区周二上午、周五上午

钱塘院区周三上午

临床心理科假日专家:朝晖院区周六上午

本期看点

游戏成瘾是一种精神疾病

如何判断是不是游戏成瘾?

如何个性化系统治疗游戏成瘾?


01

重点高中男生突然休学

诊室里母子对峙!

17岁的小王(化名)自从进入重点高中后,成绩始终垫底。妈妈责怪他“不努力”“不上进”,他却并不愿意和父母多沟通。

一开始,小王每天只是玩半小时的平板,渐渐地发展成不去上学,从早到晚玩手游,完全不能自拔。

好不容易父母陪着走进临床心理科的诊室,小王极不情愿,表示自己没有精神病,而妈妈直接告诉医生,自己孩子得了“网络成瘾”。在徐鸥的诊室里,双方一副针尖对麦芒的架势。

游戏成瘾作为一种新疾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精神疾病范畴。

徐鸥向小王和妈妈解释,所谓的精神病就是我们日常说的重性精神障碍,而精神疾病的范围不仅包括所谓的精神病,还包括诸如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等。

经过量表评估和精神检查,小王被确诊为游戏成瘾,开始了心理和中医的康复治疗。


02

游戏成瘾如何界定

警惕这些症状

关于游戏成瘾,社会中有两种声音,要么指责父母不负责任,让游戏背锅;要么指责游戏,随意给孩子带上疾病的帽子。

以上两者都是不可取的,玩游戏是人的天性,在自我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以让我们学习角色扮演和角色认同、实现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无意识攻击冲动等;还可以通过操作虚拟的现实帮助树立自信,使得现实中的自我无助感得到补偿。

什么情况属于“游戏成瘾”?

(1)游戏行为模式

失控性游戏行为:无法控制游戏行为的发生、频率、持续时间或终止时间。

优先性:游戏行为成为生活中的优先事项,即使在游戏造成负面后果(如人际关系破裂、职业或学业受影响、健康损害等)的情况下,仍然无法停止。

(2)持续时间

游戏行为模式可以是持续性或发作性的,通常需持续12个月。但如果症状足够严重且满足其他诊断要点,持续时间可短于12个月。

(3)功能损害

游戏行为模式导致明显的个人、家庭、人际关系、学业、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领域损伤。

需要注意的是,游戏成瘾的诊断需要由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医生进行评估,避免过度诊断或误诊。


03

游戏成瘾危害大

如何系统治疗?

徐鸥介绍,游戏成瘾是精神疾病,而不是精神病,通过正规的治疗,完全可以痊愈,不会让人带着精神疾病的标签过一辈子。

如何系统治疗游戏成瘾?

(1)认知行为疗法(CBT):这是治疗游戏成瘾的首选方法。CBT通过帮助孩子识别和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增强对游戏冲动的控制能力。

(2)家庭心理治疗:家庭因素在游戏成瘾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家庭治疗,可以改善家庭沟通方式,修复亲子关系,减少因家庭问题导致的游戏成瘾。

(3)药物治疗:目前尚无专门针对游戏成瘾的药物,但若患者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进行辅助治疗。

(4)中医调控:通过中药、针灸、饮食调理、情志疗法等多种方法来改善成瘾伴随的情绪问题。

(5)行为干预和自我管理:培养其他兴趣爱好(如运动、阅读、社交等),将注意力从游戏转移到更有益的活动上;做好屏幕管理,合理安排时间;已经成瘾的孩子,制定戒断计划,家庭是最重要的支撑。

打印 关闭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