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内向”,怎么就是孤独症了?
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群孩子:
他们,虽有明亮的眼睛,却拒绝与人对视;虽有正常的听力,却不理会呼唤;虽有清脆的嗓音,却不歌唱交谈……
他们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孤独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今天(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关于孤独症,社会中存在很多误区,今天就和大家来聊一聊......
什么是孤独症?
孤独症是遗传导致的吗?
孤独症,是一种慢性神经发育障碍。
很多人对孤独症存在误解,认为孤独症儿童只是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实际上,孤独症影响着儿童的社交互动、沟通能力和行为模式。
该病起病于婴幼儿时期,以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兴趣行为狭窄、刻板主要表现,多数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发育迟滞。
患者往往难以与他人建立正常的社交关系,缺乏眼神交流,对他人的逗引缺乏反应。
在言语和非语言交流方面,患者可能存在严重障碍,如对他人的呼叫无反应,无法表达出与其年纪相符的语言。
孤独症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但已有大量研究表明,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其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高龄父母、孕期感染、孕早期不良用药或接触化学物质等因素也可能增加患孤独症的风险。
孤独症能提前筛查或预防吗?
孤独症或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预后不良的疾病,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对改善预后非常重要。
其筛查主要依赖于对儿童的观察、评估以及使用标准化的量表测试。
1.观察与评估
家长和医生可以通过观察儿童的精神、行为、语言等方面的异常表现来进行初步筛查。
2.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
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是一种用于评估孤独症患者的评定工具,可用于评估年龄为1岁至成人的人群。
3.其他量表测试
如孤独症行为检查表可以较准确地评估儿童是否患有孤独症以及孤独症的严重程度。
这些量表通常由专业评估人员、儿童的父母或主要照料者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作答。
孩子被诊断孤独症
我该怎么办?
孤独症主要依赖于教育干预,暂无特效药物。
1.教育干预
教育干预旨在帮助患者获得生活自理和独立生活的初始能力,减轻其残疾程度,提升生活质量。同时,家庭的参与和支持对患者的预后具有深远影响。
2.药物治疗方面
目前尚无针对孤独症核心症状的特效药物,但一些补充剂/药物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行为问题。
既往研究显示,孤独症或孤独症谱系障碍呈长期慢性病程,虽然少数患儿具有较好的预后,甚至失去孤独症或孤独症谱系障碍诊断,但是绝大多数患儿诊断保持稳定,疾病伴随终生。
总之,孤独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通过提高社会对孤独症的认识和支持力度,可以为孤独症患者创造更加包容、友好的社会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