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咬一口,肿到发胀!当心,这种虫子进入活跃期
当下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可随着气温节节攀升,土壤和空气湿度增加,一些毒虫频繁出没,危险也随之而来……
近日,萧山区一医院就接连接诊2例被蜈蚣咬伤的患者。
以为被针扎,低头一看
长长的蜈蚣迅速闪过
据徐大伯(化名)描述,当日工地下工,他在水池处清洗自己的鞋子,洗完后伸手拿取放在一旁的毛巾用来擦拭,突感右手手背处传来一阵刺痛。
徐大伯低头一看,一条长长的蜈蚣迅速从眼前爬过,被咬后工友赶紧将他送至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就医。
到医院时,徐大叔的右手已肿胀明显,并伴有疼痛麻木感。
医生仔细观察伤口后,予止痛、解毒、注射破伤风针等对症处理,徐大伯的疼痛麻木感有明显好转。
没多久,又来了一位吴师傅(化名),同样是被蜈蚣咬伤。
当时吴师傅是光脚踏入田里耕种,不小心被蜈蚣咬到足底,顿时感觉疼痛难忍、麻木不止,被家里人送至医院赶紧就诊后进行了对症处理。
4至10月是蜈蚣活跃期,谨防被咬伤
急诊医学科主治医师孙伟介绍,每年的4至10月是蜈蚣活跃期。
蜈蚣昼伏夜出,喜阴暗环境(如落叶堆、缝隙处等),在温度20−30摄氏度时最活跃。
如何避免蜈蚣咬伤?
①在4至10月蜈蚣活跃期期间,穿戴长袖长裤及穿好鞋子后再翻动杂物或者清洁庭院。
②避免光脚下田耕种,尤其是潮湿草丛及朽木附近。
③室内保持干燥整洁,定时清理无用杂物,夜间关闭好门窗避免蜈蚣闯入。
不慎蜈蚣咬伤,该如何自救?
被蜈蚣咬伤后,被咬伤部位有典型的疼痛,或局部麻木,伤肢肿胀,其周围可出现血疱、水疱、瘀斑,还可能出现发热、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谵妄及抽搐等全身中毒症状。
若不慎被蜈蚣咬伤,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 立即清洁伤口,用清水或者肥皂水冲洗伤口,减少毒液残留。
②保持冷静,用毛巾包裹冰块或冷敷袋敷在伤口周围,每次10-15分钟,缓解疼痛和肿胀。
③及时就医,前往医院寻求专业救助
注意事项:
① 不要偏信偏方,用草药、尿液等土方法自我治疗,会增加感染及扩散的风险。
②勿用绳子绑住患肢,容易造成患肢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组织坏死。
③发现伤口不可上嘴吸吮,不可随意挤压伤口,避免抓挠伤口。
医生提醒,蜈蚣毒素是由蜈蚣的毒腺分泌的一种复杂混合物,被咬伤后,千万不要以为是小问题耽误病情,需及时就医。
朗读